中国式的“第三方检验实验室” 打包实验室或者共建实验室,样本还是那个样本,业务模式不一样了,有钱大家一起赚,优势结合;但是时间一长,弊端就出来了,至于有什么弊端,这里不方便说。 样本还是那些样本,检验科和第三方实验室之间就开始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分配,于是不赚钱的普检和检验科做不了的特检就成了第三方实验室的主要项目。但是当检验项目从检验科走出来,进入到第三方实验室时,经过效率提升,流程优化,压缩成本等方式之后,第三方的红利还是肉眼可见的。 在新冠疫情中,规范化、高通量的第三方检验实验室承担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不断降低的核酸检测收费趋势下,第三方实验室为新冠核酸检测提供了非常不错的解决方案。 公立模式的“探索”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专业从事第三方检验的实验室和机构已经多达2000余家,这其中一部分是连锁形式的比如说金域、迪安、艾迪康等等,还有一部分具有地方特色或者公立机构色彩的检验所。 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是全国省会城市中,目前唯一通过PPP模式建设的大型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什么叫PPP模式?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模式,在市卫健委和各区卫健局的统一规划下,各医疗机构与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医疗机构检验科和相关人员的行政管理由各单位负责,由区域中心进行医疗业务管理,但采用市场化方式运营,即“行政+市场”的管理运营模式。 “河南模式”有几分西安的意思,但尚未公布太多的细节,倒是可以期待一下,就看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了,毕竟西安模式的进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河南模式未来的发展,也可能会有更多举措吧,毕竟有了目标,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建议未来可以多关注关注! 公立第三方能不能学会ICL“套路”? 纵观国内的第三方检验所的发展,每一个都是非常的不容易,都有自己的“三板斧”,金域的路子其他第三方学不来,迪安和艾迪康的套路也很难被模仿,所以第三方真的好做么? 我不见得,第三方实验室挣得是“服务”的钱,服务的钱都是挤出来的,一块“蛋糕”,分这个,分那个,最后是自己的。从公司角度而言,还要做到盈利。就比较考验运营能力。同时样本来源,样本流向可以被规划。, 所以关于公立三方实验室和私营第三方实验室之间的竞争,看似刚刚开始, 或许早就结束了! 以上仅代表作者锁炎的个人观点,部分新闻参考自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