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安徽省公立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试剂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结果已经于8月27日公布,官方网站公布了入围企业的项目和企业名单。 我们体外诊断网也在28日发布了试剂集采价格的风云版结果,但是直到今日,此次集采落地的执行细节和具体的推进时间还没有对外公布。 就在刚刚(9月28日下午3点),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全省医用耗材及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新闻发布会,省医保局一级巡视员袁之应到会,介绍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郑明武主持发布会。 此前有消息称,相关部门已经明确了价格联动机制,今年国庆前后将会直接对相对应的入围厂家一对一公布,并要求其尽快确认,随后下发文件落地执行。因此,小编预测,此次发布会或是正式公布前的铺垫。 发布会上,据袁之应介绍,截至目前,今年安徽省共完成5类医用耗材、5类临床检验试剂产品集中带量采购,共节约资金约9.72亿元。 其中,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临床检验试剂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选择免疫诊断最大细分市场化学发光项目,共13家企业88个产品谈判议价成功,平均降幅为47.02%,经测算,年节约资金约1.73亿元。 安徽省医保局一级巡视员袁之应: 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增进民生福祉、推进“三医联动”改革、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工作,2019年5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2021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不懈、协同推进‘三医联动’,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 2021年9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时强调,“继续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将完善药品耗材招采机制列入省委常委会、省委深化改革年度工作要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不断把医用耗材改革推向纵深,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省人民。 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改革,创新“组套分组法”,先后成功开展了骨科关节、心脏起搏器等4类、407个产品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 通过推进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挤压了医用耗材虚高价格,减轻了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推动了公立医疗机构改革,促进了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省医保局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按照“省局统筹,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分批开展”原则,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方式、强化监管,建立“一统三分”集采机制,组织开展了骨科脊柱、眼科人工晶体、血液透析器、冠脉扩张球囊、一次性使用留置针和临床检验试剂集中带量采购,扩大了集采的规模效应,持续巩固改革成果,推动我省医用耗材形成“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竞争有序、监管有力、使用规范”的新治理格局。 截至目前,今年我省共完成5类医用耗材、5类临床检验试剂产品集中带量采购,共节约资金约9.72亿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主要做法 2021年,我省进一步优化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设计,完善医用招采规则,坚持“一品一策”,创新建立“医院报量,临床评价,带量集采,组套竞争,五步降价”的集采工作机制,形成了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安徽模式”。 一是优化带量采购目录,扩大市场参与度。 我省前两批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均是基于平台历史采购份额选择入围产品及企业,此种规则限制了其他小市场份额产品参与竞争。新的集采规则,符合要求的企业和产品均可参加,营造了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准入门槛。 二是优化市场份额配置,实现带量有预期。 由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报送未来一年的80%需求量,形成意向采购量,按照多家中选、梯度分配的原则优先保障中选产品意向采购量,让所有参与企业有一定的市场预期,真正实现带量采购、量价挂钩。 三是优化质量评价体系,严格把控评审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