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临床资讯 查看内容

临床PCR技术发展史

2021-7-8 14:19|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2350| 评论: 0|来源: iqPCR | 作者:王海滨

摘要: 分子诊断是伴随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分析技术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人们对遗传物质的研究仅停留在个体和细胞水平,直到1953年James Watson 和Francis Crick提出双螺旋结构模型,分子生物学时代从此开启。1971 ...

分子诊断是伴随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分析技术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人们对遗传物质的研究仅停留在个体和细胞水平,直到1953年James Watson 和Francis Crick提出双螺旋结构模型,分子生物学时代从此开启。1971年Khorana等最早提出PCR理论、1976年极端嗜热菌中一种聚合酶的分离奠定了PCR技术的发展、1988年Saiki等从一种水生嗜热杆菌中提取到一种耐热DNA聚合酶,并简化了操作程序,最终实现了DNA扩增的目的,迅速推动了PCR的应用和普及。

PCR技术发展进化树

PCR技术从最早的酚氯仿核酸纯化方法和开发性电泳核酸鉴定,到采用“静态核酸制备技术”和封闭荧光信号收集,经历了5次更新换代(Generation)。新一代技术解决了上一代存在的问题,同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1G”:酚氯提取+电泳检测

划时代意义:由细胞水平进入基因水平的研究。

缺陷:移管、离心、弃液和洗脱等操作步骤多,核酸外泄,核酸废液开放丢弃;酚氯仿等核酸制备物质对操作人员有毒性伤害,废液污染环境。开放式检测、实验室污染成灾;肉眼判断结果、主观性强、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差。


“2G”:煮沸裂解+ 荧光探针技术

      优点:使用荧光探针或染料,将检测方式从开放式进化成封闭式信号检测,废除了1G技术的开放性鉴定方式,是重大进步。

      缺陷:最大的缺陷是采用100℃煮沸步骤,在当时离心管质量较差的2G,气溶胶是导至实验室污染的主要原因。“1G”的移管、离心、弃液和洗脱等步骤导至的核酸外泄缺陷持续存在。


“3G”:“微量核酸释放剂”法

优点:彻底废除了“移管、离心、弃液、洗脱等步骤导至的核酸外泄,核酸废液开放丢弃等环节。简单、快速!

缺陷:微量操作,超过普通操作人员的能力;PCR干扰因素及加样量少导至敏感性不足;依旧有吹打混匀的过程,核酸外泄依然无法避免。


“4G”:“磁珠”动态核酸制备

优点:敏感性提升,可实现仪器辅助的“自动化”

缺点:存在“移管、离心、弃液、洗脱等步骤导至的核酸外泄,核酸废液开放丢弃等环节”,污染难控。不成熟的仪器自动化,增加了洗脱污染的机会和低值样本重复性差的缺陷。

1G~4G技术的共同特征是:移液、移管、洗脱等动态操作导至核酸外露,实验室污染是最大的问题。只有废除缺陷步骤,才能真正解决实验室污染问题和实现准确检测。


“5G”:静态核酸制备技术


“静态核酸制备技术”操作流程图

优点:

(1)污染可控

临床实验室污染可控与杜绝污染。

(2)重复性好

检测样本加入核酸裂解液中无需混匀:无释放核酸外露;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低;

超强磁珠吸附:废液无磁珠丢失,无核酸外露;

静态漂洗、磁珠无需分散、无核酸移动;

磁珠参与PCR扩增,无核酸洗脱步骤。

(3)敏感性高

裂解液、漂洗液少量残留无影响;

整个过程无核酸丢失;

参与PCR扩增的构象磁珠无干扰抑制。

(4)滚动报告

快速、低成本、效率高

不足:

    未实现自动化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