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注册认证 查看内容

【冯仁丰】介绍2020年的ISO 17511文件第二版(7)标准中词语定义的一些内容(3)

2021-4-9 00:00|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2027| 评论: 0|来源: 冯仁丰

摘要: 在ISO 17511第二版中,第3.23和第3.24条词语定义,介绍了基质和基质效应。在标准文本中:

本次微信继续向大家介绍一些词语。

关于基质和基质效应。


在ISO 17511第二版中,第3.23和第3.24条词语定义,介绍了基质和基质效应。在标准文本中:


3.23 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


对样品属性的影响,与分析物(3.1)的存在无关,对检测和转而对被检测量(3.38)值的影响。


注释1:基质效应的特定原因是一个影响量(3.16)。


注释2:词语‘基质效应’有时候被错误地用在某个物质的不可互换性,因诸如失活的分析物(3.1)或一个添加被预期与被测量(3.26)相似的非-真正成分(替代分析物(3.1))。


3.24 基质(matrix, system matrix)


除了分析物(3.1)外,一个物质系统的﹤物质﹥成分。


注释1:生物系统除了分析物(3.1)之外的是物质的基质。


基质是样品内,除了分析物之外的所有物质成分。基质效应是基质对分析物检测中,产生的被检测量值的影响。


自从美国政府在1988年颁布了临床实验室管理法规(CLIA 88),政府为了确保临床实验室收取病人样品,进行检测得到结果的可靠性,决定从1992年起,美国政府将指定一些机构或公司,受政府委托,定期分发稳定的调查样品给临床实验室,要求临床实验室经常检测,然后将检测结果报告给组织者。从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了解临床实验室在日常工作中,对新鲜病人检测结果的质量。可是,在这个阶段,临床实验室已经充分了解了,经过加工处理过的调查样品(包括每天进行QC的控制品),它们具有的基质状态已经与原先的新鲜病人样品的基质状态不同了。临床实验室对这样的调查样品的检测,受到了严重的基质效应的影响,调查样品的检测结果无法如实反映每天临床实验室检测病人样品的确切质量。


但是,美国政府已经做出决定,要分发处理过样品给实验室调查。引起了全美国临床实验室的紧张和混乱。为此,美国临床病理学会于1992年6月召开的第23次年会,专门进行了临床化学基质效应和准确度评估讨论。强调指出,即使由参考实验室为调查样品进行精确定值,但是,因基质效应,无法真实反映临床实验室在日常工作中的真实质量。因为,处理不好,政府将对“所谓质量不符要求”的实验室予以停止收取病人标本进行检测的处理。为此,这次会议促使了整个美国临床实验室对基质效应进行了彻底学习和认识。最后,决定采用对等组(Peer Group)的均值,作为组内使用相同检测系统的实验室的靶值,进行质量评价。这个做法也即今天所说的能力验证试验的做法。


这次会议以后,美国病理学会委托了当时的强生公司高级专家Dr Fred Lasky为主席,起草了美国原NCCLS的文件EP-14:基质效应的评价。


因此,美国的临床实验室认为,是美国政府的CLIA推动了临床实验室去研究和认识基质效应。


请特别注意,这个美国病理学者学会年会的大会主席是Dr. Greg Miller等。Dr Miller从那时候开始,集中关注了基质和基质效应,以及以后成为互换性理论和实践的中心人物。最近改写的ISO 17511第二版,是他担任了主席,至始至终完成了该文件的修改。他是当前临床实验室管理的专家。


另外,在那次会议以后,美国病理学会建议,邀请Dr Fred D. Lasky(当时为Johnson Johnson高级顾问)担任起草基质效应的评价文件。我还记得,在1991年,中美临床实验室合作交流第一次会议上,我看到和认识了Dr Fred D. Lasky。他为我们简要地介绍了什么是基质和基质效应。Matrix这个词语牢牢地进入了我的脑海。


其实,在较早的时候,对一个新鲜病人样品没有经过任何预处理的,确定的分析物后,余下的血清的所有成分,即为该分析物的基质。这很快能够接受。但是,关键是,面向我们每天在使用的控制品;或实验为提高分析物浓度而添加了分析物的纯物质,而有时候添加的是分析物的类似物后形成的分析样品;情况变得很复杂。一个新鲜病人样品,经过深低温或冷冻干燥处理的,血清中某些物质发生了变化,与以往天然未经处理的相比,这样的样品在参与分析中,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这也容易分辨出,是血清的基质发生变化,这也容易理解。


请注意标准文件中的两个注解:注1、一个基质效应的特定原因是一个影响量(influence quantity)。注2、词语“基质效应”有时候被错误地用于某物质因诸如一个失活的分析物或某个添加的非人成分(替代分析物),预期促进被测量的不可互换性的情况。


这里提出了基质效应和不可互换性的区别。


由Dr Fred Lasky起草的EP14-A,题目是:评价基质效应。但是到了2014年8月,发布的CLSI EP14-A3文件,改成了“处理过样品的互换性评价”。尽管,在ISO 17511第二版中如上解释基质效应时,将基质效应与不可互换性有两个不同的理解和概念。但是在我学习中,我理解:随着我们深入学习,集中关注在处理过样品的情况下,与新鲜病人样品间的不可互换性,本质上就是因为处理过样品中分析物处于的基质状态,完全与天然样品不同。但是从今天的理解上,还有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例如,进行结合胆红素的检测至今没有合适的标准物质。但是在约20年前,有人提出了使用人工合成的双牛磺酸胆红素,可以作为结合胆红素的标准。引起了大家广泛的注意。可是经过Dr Doumas的实验说明,双牛磺酸胆红素与天然结合胆红素在参与重氮反应中的反应速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被Dr Doumas反对使用该合成的结合胆红素,作为结合胆红素的标准物质。可是,这个合成胆红素可以直接进行结合胆红素的反应,被许多厂商看中,在过去至今的20余年里,直接使用该合成胆红素,作为结合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的校准物质。这是一个上述注2提及的问题,即它的使用或添加到校准品或控制品中,使得这些物质在参与结合胆红素反应中,反应速率与天然的结合胆红素有着明显差异,造成检测结果不可靠。幸好现在还没有良好的结合胆红素参考检测方法,所以无法去阻止公司使用该物质作为校准物质。但是,将实际检测结合胆红素的反应速率降低,以该速率去计算天然样品的结合胆红素时,使检测结果明显偏低。这个原因很清楚。这是使得真正被测量与实际检测量间不可互换。不应以基质差异给予解释。这样的解释控大家参考。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