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5000例临床全基因组测序揭示肿瘤环状DNA全貌!再邀吴思涵独家解读自然新发现
2020-8-19 00:00|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2716|
评论: 0|来源: 肽度TIMEDOO | 作者: 吴思涵Sean
摘要: 编辑|李丽记者|布德鸟图片提供|吴思涵今日,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杂志刊登了有关肿瘤染色体外环状DNA(extrachromosomal DNA,ecDNA)研究的重大进展。论文首次在大量的肿瘤临床样本中证明了ecDNA的存在 ...
 今日,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杂志刊登了有关肿瘤染色体外环状DNA(extrachromosomal DNA,ecDNA)研究的重大进展。论文首次在大量的肿瘤临床样本中证明了ecDNA的存在,并进一步证实了其作为一种癌基因的载体,具有活跃转录能力,以及高度开放的染色质,并且与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相关。论文作者由来自Jackson Laboratory的TCGA科学家Roel Verhaak教授团队,来自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人类基因组计划科学家Vineet Bafna教授团队,以及来自UCSD医学院肿瘤遗传与ecDNA领域的领军实验室Paul Mischel教授团队组成。在2019年年底,该团队已在Nature《自然》杂志上刊登了有关肿瘤ecDNA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在今日上线的论文中,该团队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及Pan-Cancer Analysisof Whole Genomes(PCAWG,泛肿瘤全基因组分析计划)数据库中、共计5022例临床肿瘤及正常组织对照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了重分析,完整描述了ecDNA的序列结构以及临床意义。(图片引自吴思涵博士2019年的Nature论文)研究发现,肿瘤中扩增的癌基因,可以从染色体上脱落下来,形成环状的DNA,即ecDNA。由于其特殊的物理结构以及细胞遗传形式,ecDNA能快速地推动肿瘤的进展,并导至肿瘤耐药。去年11月,肽度TIMEDOO邀请了ecDNA领域的专家吴思涵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解读了刊登在Nature《自然》杂志上里程碑式的研究论文:今天,我们很荣幸再度邀请该项目的参与者吴思涵博士,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独家解读。肽度TIMEDOO:时隔一年,肿瘤环状ecDNA领域又有重大进展。相比上一次您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本次研究有什么新的进展?吴思涵博士:上一次的研究,我们的重心是对肿瘤ecDNA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细致解读,通过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结合多种测序技术,首次阐明了ecDNA的环状结构,并揭示了其基本分子生物学功能,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许多理论以及技术的基础。那个时候,我们的研究模型是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系。 |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