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发文!含体外诊断试剂在内的28家企业产品不合格! 2019年12月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一则医械抽检最新通知—《关于发布国家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表示,国家药监局体外诊断试剂、对超声多普勒胎儿心率仪、腹部穿刺器等5个品种的产品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检,发现共28批(台)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经查发现: 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试剂盒涉及阳性参考品符合率不符合标准规定。 相信大家已经深刻替体会到,2019年是体外诊断行业监管最严的一年,不同省份城市所属药监局都开展着频繁的飞检、暗访、抽检行动。 这一年中共有近上百家体外诊断企业产品被查不合格,其中不乏一些知名老牌IVD企业产品出问题。 举例来说: 2019年12月9日,四川省药械中心发布通知表示:保定长城临床试剂有限公司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因产品线性与准确性问题取消该公司产品挂网资格半年。 保定长城临床试剂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集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 产品涵盖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心肌酶、离子及胰腺类检测试剂,适用于各种国内外生化分析仪。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2月,保定长城临床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速率法)就因线性不符合标准规定被药监局公开披露过! 看来,该公司并没有重视这一试剂产品质量问题。 IVD产品监管被拔高!屡次不改,无奈再见.... 不久前,2019淮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峰会召开。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司副司长王树才就曾表示: 近年来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都大幅增长,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接近1.8万余家,国内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已经进入新阶段,同时对监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医疗器械监管已经有针对性的开展严的监督检查和境外检查,针对风险程度比较高、公众使用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产品深入开展专项行动。 目前,我国体外诊断企业的数量在不断攀升,数量的增多也意味着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大,体外诊断产品入院门槛被抬升。 近年来,全国、省、市级的轮番飞检,以及抽检、日常检查,都是要命的。一旦IVD企业在飞检中被查出问题或要求停产整改,有可能会因此失去某家甚至某个区域的终端医疗市场! 去年9月,国家药监局的一位司长在公开场合表示,2019年起,飞检医械企业的数量要翻倍。今年国家药监局、各省药监局的飞检力度在不断加大。 职业检察员工作内容将从过去认证现场检查、跟踪检查等方式,扩展到专项监督检查、飞行检查、注册现场检查、进口检查等药品全生命周期。 毋庸置疑,终端医疗机构最看重是安全价廉的体外诊断产品。 大数据出手!体外诊断最严监管时代已经来了! 无独有偶!早前,国家市场总局发布《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建立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制度,制定发布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实施规划,促进各方积极应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进行管理,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意味着全国范围内所有医疗器械企业都要执行。并且国家药监总局制定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相关标准及规范,组织建立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供公众查询。 意味着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是要向全国公示,所有环节、信息都有据可循、可查。唯一器械标识全国实施条件成熟,将实现和国际接轨. 在2017年2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制定医疗器械编码规则,构建医疗器械编码体系。 打破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监管各个环节信息闭塞、各自为政的局面。 企业加强产品监管小建议 ▷ 建议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强自身体系建设
▷ 建议加强对问题产品、问题企业的处理
▷ 建议加大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审核查验力度
▷ 建议国家审评中心、标准管理中心加强对地方的审评指导
▷ 建议进一步做好国行标的宣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