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基因检测行业自2015年迎来高峰,随即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基因检测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宽。目前华大基因、贝瑞基因依靠无创产前筛查等生育健康类基因检测服务,已于2017年相继上市并成为该细分领域头部公司。但肿瘤基因检测领域市场格局仍未稳定。 全国每年约400万肿瘤新增病例,根据疾病复杂程度、患者需求程度等综合因素,肿瘤基因检测市场前景和潜在市场规模,比无创产前筛查(下称NIPT)市场更大。可以预见,该领域可诞生更多头部公司,市场竞争也很激烈。 参考NIPT市场从无序走向规范的发展轨迹,在接下来一到两年时间里,随着PD-1等肿瘤创新药物上市,及用于肿瘤诊断的NGS高通量试剂盒产品获批,肿瘤基因检测市场将迎来洗牌,市场进入壁垒也将进一步提高。 为此,我们拟在本报告中讨论如下问题: 1.目前肿瘤基因检测市场主要有哪些竞争主体?其分别处于什么样的市场位置? 2.在肿瘤基因检测领域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哪些企业能凭借核心竞争力占据市场头部位置? 3.目前肿瘤基因检测公司的商业模式有哪些?在市场逐渐洗牌过程中,哪些商业模式有望产生盈利? 4.未来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除伴随诊断市场进一步扩大外,肿瘤早筛的发展机会将在何时到来? . 01 . 技术简介 与基因检测行业整体的技术基础类似,肿瘤基因检测发展有赖于二代测序技术等检测技术的推广。同时以ctDNA检测为代表的肿瘤液体活检技术的进步,为基因检测在肿瘤临床诊断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1.1基因检测技术 基础技术分类:基因检测泛指通过对体液、组织、细胞或细胞分泌物中的染色体,DNA或者RNA分子进行检测的一系列技术。其中以核酸扩增为基础的PCR技术、以荧光杂交检测为基础的FISH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及基因测序技术,共同构成了基因检测技术的基础。1990年开始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引领了测序技术的普及和进步,到2014、2015年左右,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简称NGS)使得基因测序成本快速下降,个人的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至1000美元左,基因检测在肿瘤临床检测的应用前景逐渐明朗。 按检测对象分类:目前按照检测具体对象和目来分类的话,多数公司提供的基因检测服务可分为DNA测序和RNA测序。其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RNA可实现遗传信息在蛋白质上的表达。相对成熟的与肿瘤疾病相关的基因检测包括,检测DNA分子基因突变、插入、缺失、融合和拷贝数变化等情况。此外,DNA甲基化也是许多公司的技术研发方向之一。DNA甲基化可导至基因表达的关闭和失活,特定基因和位点的甲基化变化,已被证明与一些肿瘤的发生相关,理论上可用于肿瘤早筛及诊断,但这种检测方法尚在开发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1.2液体活检技术 按检测对象分类:肿瘤液体活检泛指通过检测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体液中的DNA或RNA,来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信息。肿瘤液体活检按检测对象,可分为循环肿瘤细胞(简称CTC)检测、循环肿瘤DNA(简称ctDNA)检测和外泌体检测。 ctDNA是游离在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DNA碎片,通过检测和收集这些碎片的信息,可在肿瘤还未生长到可被观测到的程度时,更早检测到肿瘤的发生。该技术目前研发成熟度较高[01] ,应用范围最广,主要用于监测人体内肿瘤疾病演化情况。CTC是肿瘤组织释放到血液中的活细胞,能提供更完整的肿瘤细胞基因组信息,但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优势和局限性:经典肿瘤诊断技术包括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测等。这些检测技术对早期、无法观测到的肿瘤没有识别力。同时手术活检、穿刺活检等组织活检方式,为侵入式操作,其对病人体质要求较高,一些病人甚至无法做手术活检。而研究表明,在影像检验显示出明显的肿瘤发病迹象前,早期患者血液中可能已经出现CTC和ctDNA。 因此与经典肿瘤诊断技术相比,肿瘤液体活检一方面可更早期地检测到肿瘤的存在。另一方面,其只需抽取患者少量血液或者提取体液、分泌物等,减少了患者取样痛苦,支持多次取样,更便于动态监测患者病情。但该类技术也存在局限性,其检测精准度受限于肿瘤类型和肿瘤发生的部位。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肿瘤都能通过液体活检准确检测到,其检测方法仍然需逐步完善。 . 02 . 应用场景 基因检测在肿瘤领域的应用,理论上可贯穿肿瘤疾病周期全流程,包括风险预测、早期筛查、分子分型、用药指导、预后监测等环节。目前落地最快的主要是肿瘤分子分型、用药指导和预后监测。尤其在靶向药用药指导领域,基因检测扮演了重要角色。 现全球范围内上市的肿瘤靶向药约有上百种,中国上市的仅有20多种,集中于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卵巢癌和前列腺癌重磅靶向药则在最近一年获批。此外还有许多肿瘤靶向药正处于研发、申请上市过程中,未来基因检测在部分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或有望成为常规性检测项目。 . 03 . 市场现状及竞争分析 3.1市场规模
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相关分类图文热点 最新文章
关闭 官方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