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了《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和《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工作程序(暂行)》等两份与医疗器械技术评价密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为破解医疗器械技术评价中的棘手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激起了业界对医疗器械技术评价制度的更多关注。 医疗器械技术评价,是指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运用标准、产品技术要求等技术规范,从检验检测、临床评价、技术审评等方面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进行的技术评价活动,它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技术监督内容之一。 近期,国家重建医疗器械技术评价制度的力度与速度明显加快,这让企业会明显地感到医疗器械安全的笼子正在越扎越紧,了解未来医疗器械技术评价趋势,将有助于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医疗器械技术评价未来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一、技术评价管理“过程化”
另外,新法规体系对于产品技术要求,从产品备案和申请注册开始提交时起,一直到产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再评价和召回的所有环节,均要求企业一以贯之,也很好的体现了技术评价管理“过程化”的趋势。这是对医疗器械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必然要求,更是未来技术评价的发展趋势之一。 二、技术评价材料“精细化”
三、技术评价要求“严格化”
值得注意的是,严格化的技术评价,不仅要严把源头质量关,而且更要落实上市后的质量技术监控措施,以避免虎头蛇尾式的技术评价过程。 四、技术评价人员“专业化”
由于受制于我国医疗器械教育发展的严重不足,高素质的医疗器械专业技术人员一将难求,这将是未来较长时间内的新常态。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不足带来的严重影响,应该引起行业产业以及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