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原料世界 查看内容

抗体价格暴跌超70%!IVD上游原料厂家怎么办?

2025-11-11 09:02| 编辑: 沙糖桔| 查看: 392| 评论: 0|来源: 医业观察

摘要: 活下去的企业,不一定是最强的,但一定是最能适应的
张总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疫情期间把公司从深圳搬回了老家桂林。一坐下他就问我:星哥,你全国各地跑,见的IVD企业多。现在大家到底都是个什么情况?


这话匣子一打开,可就收不住了。


一、行业寒冬,无人幸免


我告诉他:从营收几十亿的上市公司高管,到中小企业的老板,我最近聊下来就一个感受——大家都难,各有各的焦虑。你想想,连赛默飞、BD、西门子这样的巨头都在剥离IVD业务,行业冷暖可见一斑。


张总深有同感:现在这行情太难了!上游抗体价格跌得妈都不认识,暴跌70%都不止。以前靠几个拳头产品还能吃饭,现在蛋白质测序技术一普及,是个公司都能拿出同类产品,价格一个比一个低。


你的感受我懂。我接过话,难是普遍的。首先,集采这把刀太狠,终端价格被砍,中游试剂厂只能向上游要利润;其次,前几年资本涌入,产能严重过剩;第三,技术门槛在降低,抗体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张总叹了口气:你觉得这波下行,多久才能恢复?


老有人问这个,但预测未来没意义。我直言不讳,把注意力放自己身上更实在。我的建议很简单:把握住两个财务指标——净利润为正,经营性现金流为正。企业没有生存之忧,才能更从容地应对不可知的未来,穿越周期。


张总追问:那你看我们这样的上游原料企业,该怎么突围?


我的观点很明确:越是行业下行,越是内卷,就越要创新,越要差异化!要么你有别人没有的硬技术,形成壁垒;要么就拓展产品线,提供更多价值,做解决方案,而不是光卖原料。死守原来那一亩三分地,肯定是死路一条。


这番话,是说给张总听的,也是说给所有还在苦苦挣扎的原料厂家听的。


二、巨头的玩法和中小企业的生机


张总继续问道:那些原料行业的龙头呢?他们就不受影响吗?


影响肯定有,但人家底子厚,玩法多。我给他梳理了我最关注的三家龙头:


菲鹏生物:平台化打法

人家早不满足于只做原料了。现在是原料+试剂+仪器+CDMO,一体化解决方案直接打包。玩的是生态,是平台。除了原料,连仪器、试剂、甚至生产都帮你搞定。门槛极高,资金需求极大,一般企业学不来。


海肽HyTest:单点极致突破

这家芬兰公司是另一个极端。就盯着一个点往死里做,把高敏肌钙蛋白原料做到全球顶尖,无人能敌。最后被迈瑞高价收购。证明了你只要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到绝对王者,一样有价值。当然,迈瑞的体量也足够撑起这样一家原料企业。


Medix Biochemica:并购整合,做原料超市

这家芬兰公司不断通过并购扩充产品线,产品目录越来越厚,成了IVD上游的沃尔玛超市”,玩的就是规模和品类齐全。


2020年至今,完成了多起收购:

  • 2020年6月,同时收购EastCoast    BioBiostride
  • 2021年7月,全资收购炎症、肿瘤领域知名的Diaclone
  • 2022年2月,收购分子诊断原料商myPOLS
  • 2022年6月,收购基质供应商BRT
  • 2023年11月,收购ViroStat扩充传染病检测抗体产品线;
  • 2025年1月,收购CANDOR Bioscience,将产品线扩充至优质阻断剂和稳定剂相关领域。


张总听到这里,问道:照这么说,我们中小企业岂不是没活路了?


我笑了:那也不一定!大船难掉头。巨头规模大,转型慢。你们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创新起来更快。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


说到转型,我提醒他:张总,你自己不也在探索第二增长曲线吗?前几年把公司搬回桂林,和几个合伙人在桂林阳朔搞了家民宿——‘阳朔遇龙河遇山乡舍


我住过,环境确实好,步行到遇龙河就几分钟。



IVD原料是主业,利用老家资源搞民宿,两条腿走路,你们就是活生生的突围案例。


再看看我最近跑的几家企业,个个都在创新突围:


四家IVD上游原料企业突围策略对比



案例一:深圳瑞亚力生物

最早做多克隆抗体。创始人苏博是中科院先进院出身,专业是电子信息。他很早就意识到,只做多抗路会越走越窄。

第一步,拓展到质控品领域,通过代理伯乐和朗道的质控品实现盈利。

第二步,向CXO服务拓展。依托保税区政策,建了6P2实验室,集中处理废弃物,解决特殊风险品研发需求。


此外他们还提供研发转化服务,包括建设国际样本搜寻系统,在全球收集300万人份临床样本,帮企业降低研发风险。


目前瑞亚力生物已经和罗氏贝克曼西门子希森美康迈瑞积水等知名国内外知名IVD企业达成合作。


案例二:杭州博岳生物

博岳生物的创始人李总是我在杭州艾康的老同事,十几年一直专注IVD生物活性原料。


在创业以后,他发现客户除了需要抗原和抗体,还需要高质量的磁珠和微球这类化学原料,而这块基本被赛默飞,JSR等垄断,于是博岳果断横向拓展,布局了磁珠和微球产品线。


这样就能提供生物原料+化学原料的组合拳,客户黏性大大增强,成本也更可控。

目前博岳生物的化学发光磁珠已和多家IVD上市企业合作,并进入工业化量产。


案例三:南京立顶医疗

立顶医疗的创始人基总也是我在艾康的老同事,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毕业。


创业初期主要做生化原料和大包装试剂。星哥在当时就提醒基总,这块业务长远看,很难形成壁垒,他最大的优势在于病毒检测相关的原料和服务。


果然,后疫情时代生化试剂竞争白热化。


立顶迅速开发了病毒检测质控品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打造出一块高增长的新业务,切入了空间更大的分子和免疫诊断领域。


案例四:厦门万渤生物

创始人刘总的经历更传奇,误打误撞进入IVD原料行业。万渤最初以梅毒丙肝艾滋等传染病检测原料起家。


他们没有盲目拓展,而是选择深耕,在传染病大品类里进一步聚焦呼吸道细分方向,做出了特色和口碑。


2019年,万渤突破美企垄断,在全球第二家研发出肺炎支原体天然抗原。现在好几家国内IVD上市企业用的肺炎支原体天然抗原都是他们公司的。


张总若有所思:听你这么一说,我思路更清晰了。在IVD行业这么多年,我们其实也有些资源和技术积累,就是一直没想好怎么用。


星哥:没错,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和优势。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突围路径,不能盲目跟风。


你看看上面提到的4家企业瑞亚力的CXO服务,博岳的磁珠和微球,立顶的病毒检测相关产品和服务,万渤的呼吸道感染天然抗原,都是这四家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并且你想去复制,都有不同的壁垒,很难下手!


二、星哥的实践与召唤


聊到这儿,张总把话题转向我:星哥,那你现在主要做什么业务?


我现在主要三块业务:自媒体、居家检测大会、以及并购FA和咨询。我们也在转型。

星哥坦言,以前业务主要集中在医院内的IVD产品,但现在太卷了。所以从2024年开始,我把更多精力转向院外的居家检测市场。


这块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从幽门螺杆菌、真菌检测,到食品安全、宠物诊断,机会太多了。关键是竞争还没那么激烈。


“2024年,我和锁爷、张大爷、勇哥一起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居家检测行业大会,反响非常热烈!


我们1129号在长沙还有一场居家检测产品的专场招商会,目的就是把一些有潜力、成熟的居家检测新产品、好项目,推荐给有兴趣的渠道商和合作伙伴。



如果各位对这个赛道感兴趣,想找点不一样的项目,欢迎到长沙来找星哥交流。出来看看,总比天天在公司发愁强。



小结


兄弟们,IVD上游原料的苦日子,可能才刚刚开始。抗体价格暴跌,只是行业深度调整的一个缩影。


指望回到过去躺着赚钱的时代,是不可能的了。


唯一的出路,就是认清形势,主动求变。要么纵向延伸,要么横向拓展,要么开辟新战场,要么深挖细分领域。


记住星哥这句话:在当下严酷的环境里,活下去的企业,不一定是最强的,但一定是最能适应的。


亲爱的读者们,要是你们也有什么好的转型思路,欢迎在文后留言和星哥交流。


作者:星哥

2025年11月9号于惠州龙门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The End---


招商热线


本次活动,设置产品路演和现场交流展位,欢迎与我联系


联系人:星哥 电话:13670071331(微信同号)

联系人:凯莉 电话:13430440970(微信同号)

欢迎点击关注

喜欢就一键三连,点赞,在看,分享!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