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推进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编制工作,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工作思路。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经编制印发33批1640项立项指南。 近期,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举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培训会议,会议透露,检验病理类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已经完成编制,正在征求意见中,预计年内发布。 立项指南的出台,旨在系统性重塑存量价格项目,让项目名称、服务产出、价格构成以及加收项、扩展项等都更加精准清晰,边界更为明确,以此促进各地医疗服务价格水平趋向相对平衡,确保诊疗收费行为规范透明。 深入解读分析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有助于明晰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向,对于收费项目、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及推动医疗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过去一项医疗服务对应一个价格项目,这对于均质化程度高的大部分医疗服务是适用的,但有些医疗服务比较特殊,不适合一个价格一以贯之。 为缩小地区间价格偏差,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应建立区域医疗服务价格协调机制。可以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分布等差异为依据,划分不同区域,通过信息共享、定期交流等方式,统一价格调整的触发标准与约束标准尺度,协调医疗服务价格。 从已经发布的立项指南落地来看,各地立项指南落地对接进展缓慢,按照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时间要求,在立项指南发布之日起,各地医保局应在6个月完成对接落地。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立项指南的编制重塑了原有的价格体系,虽然立项指南在编制过程中提供了映射关系表,但各地价格部门对项目的理解存在偏差。另一方面是各地落地立项指南制定价格政策时,国家医保局建议以价格平移作为价格制定的原则。 因为合并同类项,使项目更具兼容性的制定原则,多数项目是一对多的映射关系,所以在采集历史数据,加权平均进行相关测算时,各地很难获得精准的价格。导至各地在对接立项指南,对于价格水平、患者负担、医疗费用变化等,在测算时会遇到比较大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