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华生物在平台上回应,为适应IVD的发展趋势,其在国内外构建了广泛的经销商网络,并且与日立、索灵、ABI等进口品牌开展合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体外诊断产品与服务。利用代理业务和渠道业务的优势,发挥代理产品和自产产品的协同效应,提升公司的产品、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另外,公司持续通过加强内部运营管理效率的提升、优化组织架构、精益管理等,充分挖掘提质增效潜力。等等,以此回应目前的直采、集采大环境之问。 针对这个回答,类似的还有此前的调研记录,其关心主题围绕着是否有扭转经营局面的举措。2024年科华生物进一步加大亏损面,归母净利润-6.406亿。危机丛丛。截至目前其在二级资本市场的价格是6元左右,预期较低。作为一支老牌IVD,科华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IVD行业人士的心。 根据年报显示,2024年主要亏损来自对可能存在减值风险的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同时为了为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保障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公司持续研发投入、营销资源投入,对公司利润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研发主要目的是建立多方法学全覆盖的整体解决方案,寻找新的增长曲线。综合看来,基本是中规中矩。 不是计策也是计策 在关于2025年能否扭亏为盈这个问题,科华生物基本搬出年报上的记录,面对行业政策、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将继续围绕“全而精”、“融合创新”的战略定位,坚持以国民健康需求为导向,持续研发投入,建立多方法学全覆盖的整体解决方案,寻找新的增长曲线;持续营销资源投入,不断完善国内外销售渠道和服务渠道,加快海外市场布局的步伐,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同时,公司将持续实施精益管理,充分挖掘提质增效潜力,提升运营效率;不断夯实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多方法学的整体解决方案、加快海外布局、内部降本增效等主要就这三点,而这些基本也是其他企业的常规操作。对科华生物来说,比较有看点的是其多年积累的功力,在全而精和融合创新上或许能有所作为,并生成出竞争力。 在海外版图上,调研记录也显示,美国市场非公司海外业务主要市场,相关业务收入占比较小。在内部管理上,针对投资者提问的关于天隆问题,其反映母子公司之间不存在利益输送,将继续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存货管理,持续优化内部管理、供应链结构,提升存货管理水平。 看来无论如何,外界对其的疑问从未消去,科华生物的真正归宿和发展方向仍充满着不确定性,也许经过此番人事组织的融合之后,才能真正谈技术产品的融合创新。 谷底的重整 目前,科华生物聚焦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即时诊断(POCT)四大板块,并在质谱上有所突破,在国内三级医院覆盖率约60%,血站覆盖率约40%,国家级省级疾控全覆盖、市级疾控覆盖率约80%。这也符合老牌IVD该有的样子,不过,截至2024年其毛利率36.79%,与当前的集采环境密切相关。 展望2025年,在致同入驻后,科华将整合全球资源,提升医疗装备整体水平;推进自动化、数字化、智慧化战略落地;持续推动降本增效;丰富居家自检产品;完善供应链体系、拓展多元化海外市场等等。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科华新业务质谱领域取得突破,构建了“前处理自动化+质谱检测+试剂配套”的一体化平台,这说明了科华的研发开发能力尚在,只要给对了方向,也能做出很好的市场空间。 从整个调研记录来看,投资者和观察者均高度疑虑其与天隆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财务关联,这也是无奈,好不容易引进天隆之后,想不到新冠检测触发了合同协议的漏洞,即使现在双方谈妥了。但是还要在投资者和监督下的环绕之下,阳光执行利益的平衡和分配。 拥有多平台多方法学的系统优势、在部分细分领域拥有技术领先优势。这就是科华生物的的鲜明特点,仍有较大的机会重整旗鼓。在质朴领域也参与起草一些标准并获批,可见其技术实力地位。而且过去的群龙无首的局面,并未否决其长期建立起来的人才优势,老牌IVD产品已出口至海外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在海外多个国家逐步建立本地服务体系,实现在越南、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家诊断仪器及试剂的产品注册和销售等等。 写在最后 科华生物最大的希望可能在于融合创新和海外市场开拓上,尽管当前的海外环境并不太好,但从长期看全球化的重新开启也是大势所趋,当前的小幅度逆全球化只是暂时,根因在于误以为贸易保护主义可以保护本国经济,一旦中国引领经济政治全球化,那时候全球化将升级为互惠互荣的新格局。 言归正传,在面临集采、政策密集调整的国内环境,科华生物的毛利率不足凸显了严峻,需要知道的是国产企业还有许多企业有着同样的挑战,但毛利率仍保持高水平。科华的融合创新能否起效,就看这个毛利率如何变化;收入的是否增长,就看海外拓展有无进展。 参考资料: 1.调研记录、年报、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