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无闻,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近日博拓生物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其本次股份回购计划实施完毕。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股份215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02%,持续向市场释放信心。这家做POCT的企业,事实上在今年的业绩表现可圈可点,但似乎总被人遗忘。 2024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36亿元,同比上升30.81%;归母净利润3963.13万元,同比上升233.05%;扣非净利润3943.97万元,同比上升335.55%;负债率5.95%,毛利率44.83%。根据其披露表示,主要系流感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息收入增长所致。但炸裂的数据有一定的延续性,2023年度常规检测类产品实现快速增长,其中传染病检测业务高景气持续延展到2024年,促成2024年的良好开局。 博拓生物使用的微流控技术提升免疫荧光系列产品的检测灵敏度和线性范围,缩小高级别方法学差距。以此技术平台,推出了系列新型毒品检测试剂,涵盖了唾液、尿液、粉末、毛发全样本类型,其中微量唾液检测突破了30s的快速取样;预计2024年整年将充分受益的呼吸道传染病检测赛道上,其覆盖多种病原体检测的产品形式,陆续在欧洲和中国的注册工作也在稳步推进;OTC和慢性病领域,新增了类风湿因子、糖化血红蛋白、维生素 D 等项目,等等多种产品类型,有利支撑博拓生物的重启之年。 业绩增长持续性如何? 对于博拓生物的忧虑可能来自流感检测相关产品的连续性,以及境外收入占比71%较高。 我们先把可能的坏情况先罗列出来,首先是呼吸道传染病检测业务,由于2024年上半年业绩尚未发出,无法进行判别预估,呼吸道疾病检测的火热有种观点把它归咎于免疫债,因而对此未来发展增长保持疑虑。然而群众健康早检意识的崛起、精准医学理念下的医患检验习惯,已然形成,分散式患者的检测需求、POCT技术发展趋于完善,已完全把呼吸道检测赛道激活,就算里面包含免疫债,也基本还完。 海外收入方面,以毒检产品为例,细分领域的产品特征使得其受贸易冲突的可能性较小,美国市场和墨西哥等北美国家对此类产品需求甚大,不管有无地方企业发展的保护需求,毒检产品在笔者看来,将较少受到贸易干扰,除非这个地区毒品管制突然变得非常有效,导至大大减少毒检用量,否则不存在贸易冲突。 再一个是客户的结构分析,这些年从集采、DRG-DIP、医疗FF等等各种业内政策的出台,进一步表明了鸡蛋不能放置在一个篮子里(当然这只是一个意见,事实上也有头部企业在这些政策中受益,只是整体市场规模变得缓慢而已),因此全球分散出去,进行战略布局,可能更为一种稳健策略。目前博拓生物在包括亚洲、北美洲、欧洲、中东、南美、非洲、大洋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取得注册证书,广泛布线,有助于减少个别地区或国家的政策冲击和冲突。 从主要产品特征和背景,以及分散全球的产品布局等综合来看,客观分析后博拓生物的这些常规业务是能够维持业绩增长。 发于疫情,起于2024年 不过结合上述的海外收入为主来看,是主要受益海外的新冠检测业务,2020年营收8.65亿元,同比大增314%,2021年持续增长至18.18亿,2022年达到历史高峰。对比2023年和2019年的营收来看,博拓生物在经过三年的磨炼,总体市场份额和产品力是得到提升。2024年是新冠检测产品完全出清的一年,一季度开门红的表现正式宣告了博拓生物的重启之年。 不过,在整体竞争力上,博拓生物各项综合并非铁板一块,在公司发展战略也明确指出当前的瓶颈所在,通过自研或产业并购等方式来实现现产品从定性向定量,免疫学向分子诊断学等多方向拓展。扩大现有原料研制与生产,实现核心原料自给自足;国内国外市场并重。显然,这三点也是当下制约其未来发展瓶颈所在。 特别是原料自给率的问题,目前尚无具体数据。从毛利率来看,诊断试剂50.36%,对应博拓生物的原料技术平台-(单克隆抗体、基因重组蛋白表达、抗原偶联),部分关键性原料替代还是保住了基本的毛利率,上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扩大自给自足是可以实现的。 使用微流控技术是可以实现定量,另外国内市场的毛利率为71.82%,侧面佐证了国内市场的可开拓性。总的说来,博拓生物既然现实的瓶颈,也有突破瓶颈的预期,待2024年整年下来看时,或许有更精准的答案。 结语 当前,国内POCT企业整体上较为分散,在疫情期间打出名气的企业更少;不过POCT的关注度会随着精确度和成本的进一步改善,而逐渐进入广泛用户视野,分散式患者检测需求将得到满足。 伴随着国产IVD企业的快速成长,老龄化加剧同时分级诊疗政策的贯彻等趋势,POCT市场也必然进一步扩大,化学发光POCT化、分子POCT等技术融合手段增强灵敏度和精准度之后,告别传统的定性、价格高、产量不足等问题,POCT的医疗临床地位必然提升,而博拓生物的“将复杂留给自己,把便捷带给用户”理念届时也可实现。 参考资料: 1.调研资料、资讯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