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EMVision Medical Device公司宣布,其第二代便携式脑扫描仪——命名为First Responder——概念验证产品已完成。 这款设备仅重10公斤,与动辄几百公斤以上的CT相比,在便携性方面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不过它并不是CT,而是采用了一种新技术——电磁成像(Electromagnetic imaging,EMI),通过头部周围的一圈收发器传输低能量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在通过异常组织时发生改变,为脑部病理提供特有的征象,有望提高脑卒中的院前及床旁评估诊疗速度。特别是在一些无法使用CT和MR等成像设备的地方,这款设备尤为适用。 本次面世的概念验证产品为第二代设备,外形看起来像一个头盔,相比推车式的第一代设备,它的外形更加轻盈也更为小巧,在便携性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甚至可以装进一个背包里带走。 这款设备利用了与EMVision公司第一代床旁脑扫描仪emu相同的原理和操作模式,配有扩展天线(28根天线3D阵列),可以一次完成全脑扫描。 基于EMVision公司与澳大利亚中风联盟(Australian Stroke Alliance)的合作,第二代设备将被试验用于救护车/救护飞机。据估计,仅在美国就有超过6万辆/架救护车及救护飞机①,EMVision公司对这款产品的市场需求充满信心。未来还将对其进行一系列的研发和测试,包括可用性、可靠性、软件开发、功能设计以及其他满足各类监管要求的测试,最终目标是通过FDA批准,实现商业销售。 EMVision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在悉尼和布里斯班市(昆士兰州首府)分别设有办事处,2018年12月在澳交所上市。其正在开发的脑扫描仪是昆士兰大学历经十余年的研究成果,也由此孵化出EMVision公司。 脑扫描仪用于满足眼下院前和床旁成像需求。 第一代设备为推车式,称为emu™,主要瞄准中风24小时之内的预后/介入治疗,以及之后24小时之后至三周的床旁常规监测,主要用于缺少CT的急救现场(比如乡村或需远程诊断的偏远地区),帮助做出是否转诊的决策,监测治疗/术后并发症情况,早期发现继发性出血、卒中后水肿、围手术期中风等问题。 第二代设备为头盔式,称为First Responder,主要用于院前的15分钟-2.5小时这段时间,能有效区分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急救现场确定是否使用tPA药物②。头盔上的指示灯通过绿、黄、红三种颜色来进行提示:
根据EMvision公司官方发布的信息,第一代设备每次扫描收费约为25美元,第二代设备大约在50美元/次。 2021年8月,EMvision公司宣布,已经收到GE医疗首笔18万美元的现金捐款,用于临床开发。这一合作源于2017年底,EMVision公司获得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提供的非稀释性(non-dilutive)CRC-P③赠款,用于新技术开发。GE医疗是CRC-P的合作伙伴之一,为参加者提供资金,将为EMvision公司资助共计36万美元。 目前,第一代和第二代设备均未获批上市,但已经有了明确的时间线。第二代将作为第一代的等价设备(predicate device)来申请FDA 510(K)。 ▲ 申请FDA 510(K)时间线 EMVision公司看好急性脑血管疾病院前扫描的商业前景,将澳大利亚、中国、北美和欧洲列为全球重要目标市场。事实上,EMVision公司已经不止一次参加过中澳相关交流活动,寻求战略投资及中国市场JV合作伙伴。
▲ EMVision公司瞄准的全球市场 2019年4月,EMVision与Keysight Technologies(是德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开发定制医疗VNA(Vector Network Analysers,网络分析仪)解决方案。
是德科技是全球电子测试测量行业的龙头企业,2014年11月从安捷伦科技公司剥离出来,成为一家独立的电子测量公司,并于当年11月3日在纽交所上市,主要面向通信、网络和电子行业的下游客户提供电子设计和测试解决方案。 是德科技虽然并非医疗设备制造商,但其有着强大的VNA产品组合,这是EMVision脑扫描仪所使用的传感器的核心,它能减少对昂贵电缆的需求,降低组件数量,使设备愈加小型化,同时提高产品性能,并进一步优化利润。 2022年5月,EMvision公司再次与是德科技签署战略性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协议。 今年2月,是德科技向EMvision公司提供了1000万美元战略投资。 同时,EMvision公司也在紧锣密鼓地部署产品生产。 2022年10月,EMvision公司获得500万资金,用于筹建第一代设备emu™的商业化生产线,现已按时间表完成。这条生产线位于Macquarie Park,初期生产能力大约能在每周制造、测试完成1台emu™脑扫描仪。随着工人的增加,在目前产线配置下,预计能提高到每周生产3台emu™脑扫描设备。 按照EMvision公司的计划和进度,第一代和第二代设备上市销售已经为期不远,未来,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或许也只是时间问题。 注①:数据来源National EMSAssessment-2020。 注②: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 注③:全称为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s Projec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