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高温炎热,蚊虫进入繁殖高峰期,登革热、乙脑、疟疾等虫媒传染病发生风险增加。历年夏秋季节,被蚊虫叮咬紧急住院,甚至进ICU的报道也不少。加之近日,多地遭遇暴雨洪涝灾害,群众接触疫水增多,使得虫媒传染病发生风险进一步增加。疾控专家提醒,群众应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避免昆虫(如蚊子、蜱虫等)叮咬,防止虫媒传染病的发生。 什么是虫媒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是以蚊子、苍蝇、蟑螂、虱子、跳蚤、蜱虫等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通过叮咬方式使病原体进入血液,进而侵害人体组织、器官等的传染病。因其主要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故其感染分布与节肢动物分布较为一致,常常出现在草原等蚊虫种类多的地区,同时,夏秋季气温较高,是节肢动物的繁殖高峰期,因此虫媒传染病在夏秋季高发。 常见的虫媒传染病病原体有登革热病毒、疟原虫、乙脑病毒、汉坦病毒等,主要传播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出血热等疾病。感染后,常常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出血等症状。 如果被蚊虫叮咬后出现上述症状,那就要小心虫媒传染病了。 如何快速精准辨别病原体? 因为部分虫媒传染病与流感、猩红热等疾病症状类似,因此,精准鉴别,尽早治疗尤为重要。临床上,病原学检测,尤其是核酸检测,是临床鉴别诊断的重要方式。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