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产品杂谈 查看内容

国产试剂最大的问题,就是太便宜!

2024-1-10 18:00|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1332| 评论: 0|来源: 生物销售 | 作者:周彦宽

摘要: 可见,降价促销,风险极高!
2023双十一、年底促销活动期间,生命科学领域的商家们,忙得不亦乐乎,降价促销、花式补贴,花样百出。

促销降价,从来不缺理由。
只是有时怀疑:促销真的有用么?

两年多前,我曾写一篇《诸事不决,涨价再说》。文中曾以卖抗体为例,做过计算:进价为1000元/支的抗体,原来卖1200元。价格上涨16%,即便流失50%订单也值得!价格下降8%,销量至少翻倍,才能获得原来相同利润!

可见,降价促销,风险极高!


01 国产卷国产,大牌吃瓜看

今天主题,是想聊聊当前生命科学行业国产内卷和价格战困境。

尤其是今年,价格战很惨烈,各路卷王涌现。不跟着卷,则死;跟着卷,则半死不活。

其实,我们所感受到的卷,主要存在于国产同行之间,是名副其实的“内卷”。而国外大品牌,即我们的替代对象,对价格战反应比较冷淡,甚至逆势上涨。

下半年以来,伯乐涨,梅特勒涨,默克生命科学最过份,连涨两次:6月刚涨一次,10月又来一波。真硬气。

国产品牌,做市场推广、开发客户,不怕遇到国外大品牌Thermo、Merk之类庞然大物,就怕碰到不大不小的国产同行。

论虚的,使命和愿景,国产同行都在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核心原料国产化,扯的是同一面大旗。

论实的,产品和价格,都是模仿大品牌现有产品,天下文章一大抄,都是主打一个“能用但便宜”。能用就凑合用,接下来只能拼价格。

打国外品牌,我们是不怕的,差异化优势很明显——便宜。客户想“降本”,想节省经费,只要测试产品能通过就成了。即使这一款不行,还有另一款,还可以有定制款,总有一款满足你。

怕就怕国内对手掺和进来,有对比,就有伤害。既要测产品,还要压价格。互相伤害。事实上,也正得益于价格优势,国产品牌从国外品牌手里抢下了部分订单。可以说,国产替代的主要路径,就是价格战。

当初,国产替代选择拼价格这条路径,对不对?目前来看,还是挺对的。

尽管当前生命科学工具行业,国外品牌还是主流,但这几年国产品牌的进步有目共睹,抢回了不少市场份额。

数据说话,这条路是可行的。只是,越来越难走。

习惯了价格战,人们很容易把习惯当自然。此时,需要提醒:拼价格,绝不是国产替代的唯一路径!

拿“降本增效”一词来说,“增效”是目的,“降本”只是方法。为了实现增效,既可以通过“降本增效”,也可以通过“增本增效”,只要“效益”的增长远大于“成本”的增长即可。只要能增效,你管我是咋整。

所以,国产品牌们,只要能拿出创新硬核产品,能帮助客户提升效益,即便产品更贵些,也会有出路,此乃“增本增效”路径。

“增本增效”,国外大品牌自己的产品迭代升级,一直走的不就是这条路么。

02 国产替代的终局之战

众所周知,国产品牌具有价格优势。但是,不代表具有“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来源于哪里?

成本优势来源于规模化、标准化、流程化。大公司具有供应链优势,运营、流程、管理优势,品牌和营销优势。这些优势最终都会转化为国际大品牌的成本优势。

国产品牌怎么可能具有成本优势呢?很难。偷工减料?缺斤短两?均非正道,相信正规生意人不会这么干。

可知,国产替代目前所仰仗的“价格优势”,其实是牺牲自己利润,“勒紧裤腰带”勒出来的。

国际大品牌为什么不降价?

因为国产品牌对他们的冲击,尚未伤筋动骨。因为大品牌们依然占多数市场,利润依然很客观,甚至有的销售额还在增长。

随着国产品牌的持续崛起,抢占更多市场,相信终有一天,国际大品牌会感到“肉疼”。

那时,就是国产替代的终局之战——国际大品牌也降低价格,加入“内卷”,脱下孔乙己的长衫,赤膊下场。

请问,到时国产品牌如何应对?

价格相同,那就是要拼产品质量、品牌、营销和服务。

我们能拼过么?

比如,11月苏州有个细胞行业会议,你本来还犹豫,要不要也弄个展台去凑凑热闹。结果一问赞助费用,要2万多。你就会决定,那还是别去了,可能还会这么安慰自己:已参加了那么多会议,没太大用,白花时间白花钱。

国产品牌毛利低,利润少,哪有钱去搞宣传、建品牌,拿什么去搞研发、建销售渠道、提升服务质量。如此,只能恶性循环。

太便宜,是一把双刃剑,既伤敌,短期能抢占点市场;也伤己,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一算白忙活。

03 科技行业要走高端路线

最近,生命科学行业隐隐有一股风潮:低价崇拜。

有人卖低价,有人卖超低价,有人干脆直接免费送;钱挣着没挣着难说,存在感貌似妥妥刷了一波。

低端路线备受青睐。这种认识,很有群众和历史基础,数十年来“Made in China”本身就是“便宜但能用”的象征。人们尝到过这样做的好处,就更相信这种方式,也更擅长用这种方法。这就是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

每当有某一家公司祭出“超低价”或“免费送”的低端路线杀手锏时,多数人会将之作为吐槽“内卷”的论据,谈吐间难免流露出对“低端路线”不屑和轻视。这时,身边总会有懂王朋友跳出来告诉你:别小看人家低端,其实人家每年总营收有多高,利润有多么大,员工何其众多。

他们还会告诉你:存在即合理,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低端路线的公司能活下来、能挣到钱,就说明这种商业模式成立。

总之,这事就是:“你笑低端太疯癫,懂王笑你看不穿”。

各位请屏蔽其他懂王声音,现在是本懂王时间。本人向来旗帜鲜明:天王老子来了,我也是不看好低端路线!

仅就这一争议点,现实中我和多位懂王朋友友好切磋过,可谓抬杠经验丰富。时间紧,就不罗列抬杠语录了,仅略微展示我方真知灼见。

在科技行业,包括生命科学行业,一家公司的最终优势一定要体现在技术上,而且技术优势要能体现在产品上。高端产品,是公司综合能力的体现。不走高端路线,何以持续倒逼能力成长!长此以往,这样的公司必然走向平庸、消亡。

一直以来以“性价比”著称的国民品牌小米,在2022年正式明确:

小米会坚定不移地执行高端化战略。
同时,小米明晰了高端化战略目标:小米手机和体验要全面对标iPhone,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

雷军《小米创业思考》

之前文章《生命科学服务行业如何借鉴小米模式?》,特别起高调鼓励医药行业采用性价比模型,我现在又说一定要走高端路线,是不是前后矛盾?

性价比和高端,二者并不矛盾。简单说,性价比指净利率低,高端指价格高。

走高端路线+性价比,就学小米手机。
走高端路线+溢价模型,就学苹果手机。

我的看法是,高端路线是一定要的,性价比和溢价模型都是可选的。

而生命科学行业里,多数国产品牌太便宜。不走高端路线,本身就是个大问题!

04 最后的话

最后,到了灵魂拷问时间:国产试剂为什么卖不上价?

因为缺少创新,在产品、品牌、渠道、价格等层面均缺乏创新。

创新不够,则对客户价值不大,不可替代性约定于零。市场上少了你,说不定客户更开心,因为少了一个上门推销骚扰的。

国货进步三步曲:抄,改,研。当前国产生物试剂,多数是抄,有些在改,少数开始研。之前文章《创业?连一款基础培养基你都“创”不出来》提到过,我们生命科学行业整体还处于跟随和模仿水平。

关键问题来了:如何创新?

应该,一二三四五。您不会真指望,我能把“创新”这事儿掰扯明白吧。太高估我了,这题太难。

此情此景,只好请出两位真正大师指点迷津,以此收场。

第一位,是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下图从刘润老师那里引来的。


第二位,是企业管理咨询上市公司行动教育的创始人李践。

钓鱼陷阱:99%的中小企业找错了“渔场”。中小企业唯一的选择是什么?锁定高端。
李践《赢利:未来10年的经营能力》

看完实际收获多少,不在我,靠各位自己悟了。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