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2022南昌CACLP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受,那就是原料材生产企业的大量涌现,光是从整个场馆的感官参观感受来看,一楼的一部分和二楼的绝大部分几乎全部都是由原材料生产企业组成,个人没有进行太详细的统计,但感觉应该占到了总参展商数量中不低的比例。 所以这一次的展会参观过程中,如果你对原材料并不是特别了解的话,实际上你参观花的时间可能会短很多,因为很大一部分你可以直接跳过,或者就走马观花看个热闹,不会花费太长的时间。 即便对我这样半专业的观众来讲,去看原材料生产企业展出的东西也确实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去了解这些企业所生产的东西或者去思考他们从之前的幕后到现在的兵临城下会给当下的IVD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格局变化。 在这里我对原材料生产企业的定义大概分为两类(可能并不准确,这是我感性的认识): 一类是试剂的原材料商包括抗原,抗体,微球以及一些其他的原材料; 另一类是与设备硬件相关的元件生产商,包括电机、轨道,开放的自动化设备甚至还有生产企业需要的一些生产类的设备。 对我这样并没有太多生产经验和相关知识背景的观众,虽然在这方面没有看太懂,但另一方面确实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原材料生产企业的大量涌现,也让这些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存在于幕后的公司纷纷浮现在行业水面,有一点兵临城下的感觉。 一方面他们也在思考是否往C端进军,去拿证,再去生产往医疗机构销售的产品,并且不少也已经在往这个方向去做,从简单的生化试剂到竞争最激烈的化学发光设备以及配套试剂,以及现在最热的分子产品,都在做。 他们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手握成熟的原材料产品,从产品角度往下游发展,技术难度不算太高,一旦成功,销售额和利润会实现非常大的增长,毕竟其他企业买回去自己鼓捣都能成,自己为啥不能试一下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以可预期的,原材料行业的一些头部企业会更加积极地融入到在医院端产品销售的竞争中,这对于现在的玩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冲击。 而对于在过去一段时间,已经把原材料特别是如抗体等关键原材料作为重点突破方向的龙头企业来讲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它们通过资本市场的手段也好,通过过去一段时间的沉淀也好,已经在这方面开始收获一些成果,包括成本的持续下降,质量的稳步提升,从不少公司的报告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们自己的原材料供应率也已经达到了一个并不低的水平。 除此之外,行业龙头企业在产品端和规模上的效益优势依然存在,并且会更加明显。包括中元这一次展示的包括三重四级杆、尿液分析流水线在内的新产品,也把他们的产品线布局进一步完善,更不用说迈克在临检、生化免疫流水线的全面发力,这都意味着这些龙头企业在产品线的布局已经渗透到几乎每一个角落。 最后,对有志于想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生产的个人或者经销商,现在行业内外部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打造,实际上要比几年前要完善得多,踏入的门槛更低,周围能得到的信息、资源和支持也更多,外部政策环境的条件一定程度上也变得更好。 越来越多的原料厂商涌现,从幕后走到前台的同时,意味着我们的供应链越来越透明和完善,对不少雄心壮志的个人或者企业,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但接下来在营销端和研发端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生产好质量过硬的产品,并且如何把产品销售好,这可能是在后疫情时代所有企业都会去思考或者面临的问题。 正好最近双十一到了,这些原材料生产企业的大量涌现,也让我联想到了电商平台和旗舰店以及平台上众多小店铺的关系,现在的电商平台无论是淘宝还是京东,平台都已经足够的强大,因为各方面的流量、交易的商品以及中间所有环节都已经全部打通,你要在淘宝上开一个店,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够完成,而你需要思考的更多是如何把产品给卖出去。 经过新冠疫情的快速发展之后,原材料生产企业也积蓄了不少的资金,从过去的幕后走到前台,同时我们这个行业的供应链也更加的完整。 无论是在硬件的设备还是在试剂或者软件方面,基本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人才和从事的公司,这就意味着想要做一个产品可能并不算难,就像在淘宝上开一个店一样,但面临的依然是同质化的竞争以及拥有高度完善营销体系和大而全产品线的龙头企业像电商平台旗舰店一样在客户端流量和销售价格上的碾压,就如同这次在南昌看到的几家龙头企业令人叹为观止的全产品线布局,以及他们本身已经高度成体系的营销团队。 后来者想要介入现在的IVD市场,创新依然可以说是几乎唯一的途径,也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永恒稀缺的资源,供应链的电商化意味着创业者可以更聚焦自己的产品和客户。 因此,原材料生产企业的涌现一定是好的,让更多的创新变得有可能,也给更多的人带来了机会,只是每个人需要更加认真地去思考自己的优势或者产品存在的价值,对于客户乃至行业的意义,可能这也是行业进步的前提。 所以这些公司的出现,意味着我们行业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也看到了冲击行业格局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