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期,黄工主编的《中国IVD企业地图集2021-2022》已经印刷成书,寄(送)出98本。黄工在此,对各位朋友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多位朋友公众号后台和微信留言,索要电子版。电子版,目前暂时不便于向业内公开,故而生成图片响应部分朋友需求,便于大家查阅了解IVD企业概况。由于内容太长,分成上、下两篇发布。
下篇2.5万字。包括:5大区17省市,华中(河南、湖北、湖南),华南(广东、广西、海南、香港),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北(陕西、甘肃、宁夏),东北(吉林、辽宁、黑龙江)。
(1)中国IVD产业的半壁江山,都聚集在华东地区。这里覆盖8省市,IVD企业数量达到928家,企业数量占比达47.81%。这与其发达的经济体系,以及丰富的人才储备、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配套、积极的地方政策支持等,有强相关性。(2)华南、华北地区的IVD产业,也不甘示弱。各自覆盖5省区市,企业数量在300-400家左右,占比在16-20%左右。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充沛的资金支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撑、完善的科技、教育体系,特别是珠三角的电子产业集群,为IVD设备研发提供了充足的工程师人才、零部件供应链等资源。(3)而华中、西南、东北3个地区,因位处内陆或边疆地区,距离改革开放高地太过遥远,在IVD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未获得有效、足够的政策支持,发展稍逊风骚。(4)西北地区更不容说了,也只有西安天隆科技,可以撑一下门面。虽然,西安有交大、西工大、电子科大等电子信息、计算机高精尖人才,但是想沿海IVD人才回流,显得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华中地区,共有3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有IVD相关企业约130家,约占中国IVD企业总数的6.70%。河南省,简称“豫”,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下辖17个地级市: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漯河市、安阳市、信阳市、南阳市、濮阳市、周口市、新乡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平顶山市、鹤壁市、商丘市、焦作市、许昌市。 △河南标志建筑之:龙门石窟,位于洛阳。是中国各大石窟之首,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图源网络人口:截至2021年末,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88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45%,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GDP:截至2021年,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8887.41亿元,比上年增长6.3%,两年平均增长3.6%。科技:河南省科学院是河南省唯一的省属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2016年11月,河南省正式获批“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成为全国第二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教育:2021学年,全年全省研究生招生30546人,在学研究生79744人,毕业生17397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89.32万人,在校生268.64万人,毕业生67.84万人。医疗:截至2021年底,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77878个,其中医院2392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727个,民营医院166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4537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74个,卫生院2019个,村卫生室58280个,诊所1135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89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63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83个。卫生机构床位71.68万张,其中医院53.35万张,卫生院13.10万张。年末卫生技术人员75.3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67万人,注册护士32.72万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中国顶级医院100强第31。交通:河南省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北郊机场、南阳姜营机场、信阳明港机场等4个已通航的民航机场。河南的水路航运主要集中在豫东南和豫中地区的郑州、开封、商丘、许昌、平顶山、漯河、周口、驻马店、信阳、南阳等地市。河南省共开通轨道交通线路9条,其中郑州市7条。地理: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构成;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河南地市众多,达17个。但多数地方经济发展一般,也难以支撑IVD产业的需求。因而,主要聚集在郑州市,以安图生物为代表。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武汉市,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中国光谷。共辖12个地级市: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
△武汉长江大桥模型。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线路全长1670.4米,主桥全长1155.5米。图源网络 人口:截至2021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58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4.09%。GDP:2021 年,全省生产总值为 50012.94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2.9%。产业:武汉市重点产业: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武汉-光谷广场。武汉东湖高新区,别称“中国光谷”。1988年成立,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图源网络
教育:2021全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 51.25万人,在校生169.97万人,毕业生41.64万人;研究生招生6.93 万人,在校研究生20.04万人,毕业生4.41 万人。双一流大学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医疗: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36526 家,其中医院 1168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4820 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457 家;全省共有卫生计生人员 56.4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99万人,注册护士21.5 万人;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3.51万张,其中医院床位31.61万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1.58 万张,卫生院床位8.45 万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同济医院由德国医生宝隆1900年创建于上海,1955年迁至武汉。2021届中国顶级医院100强第6。 交通:武汉市属于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武汉市是中国航空运输中心之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航空港,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空中航线共200余条。地理: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属长江水系。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属高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湖北武汉,作为九省通衢,地理位置优越,也为IVD产业发展带来诸多便利。通过调研,武汉的IVD企业,基本入驻光谷,即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行政区划上横跨江夏、洪山二区。武汉,以明德生物、赛力医疗为代表。湖南省,简称“湘”,省会长沙。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下辖14个地级行政区: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娄底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沙,别称星城,湖南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 △长沙橘子洲头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图源网络人口:截至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6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54万人,城镇化率59.71%,比上年末提高0.95个百分点。GDP:截至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6063.1亿元,比上年增长7.7%;两年平均增长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长沙市重点产业: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教育:年末有普通高校114所。研究生教育毕业生2.7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39.4万人。湖南省有普通高等学校109所,其中本科院校36所,专科院校7所,高职院校66所。拥有三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A类两所(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B类一所(湖南大学),一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湖南师范大学) ;三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拥有四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另有省部共建的中国重点大学湘潭大学。
医疗:截至2021年底,年末有卫生机构55682个。其中,医院171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8个,乡镇卫生院209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7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2200个,村卫生室37082个。卫生技术人员50.6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2万人,注册护士23.9万人。医院拥有床位39.0万张,增长3.6%;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10.6万张,减少1.0%。△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位于长沙,创建于1906年。2021届中国顶级医院100强第12。 交通:湖南省拥有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2个国际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现已开通定期航线200余条,包机航线多条,可通往中国一百多个大中城市和40余个国家,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主要门户和中国民用航空干线的重要枢纽。长沙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6条。地理: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地势呈三面环山、朝北开口的马蹄形地貌,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河湖构成,地跨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湖南省河网密布,主要为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水及其支流,顺着地势由南向北汇入洞庭湖、长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洞庭湖水系。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也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洞庭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湖泊,跨湘、鄂两省。气候年内变化较大。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湖南94%的IVD企业,都分布在长沙市,且以岳麓区为甚。圣湘生物、爱威科技、三诺生物,皆注册于此。华南地区,共有5省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有IVD相关企业约408家,约占中国IVD企业总数的21.02%。广东,简称“粤”,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广州。因古地名广信之东,故名“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接广西,南邻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处在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广东珠三角9市将联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下辖21个地级市: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肇庆市、惠州市、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云浮市、韶关市、清远市、梅州市、河源市。△港珠澳大桥建设示意图。2009年开工,2018年通车运营。图源网络 人口:截至2021年末,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684.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4.63%。GDP:截至2021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24369.67亿元,比上年增长8.0%。教育:2020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8万所,比上年增加932所,增长2.6%;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600.63万人,比上年增加116.69万人,增长4.7%;专任教师152.19万人,比上年增加5.36万人,增长3.6%。医疗:2021年末全省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8万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761个、卫生院117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736个,妇幼保健机构130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2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8个,卫生监督机构151个、村卫生室2.5万个。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87.6万人,比上年增长5.3%,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2.1万人,注册护士40.2万人;拥有医疗床位58.9万张,其中医院47.9万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中国顶级医院100强第5。交通:珠三角为了打造一小时生活圈,已开通城际巴士。力推岭南通与八达通互联互通,广东与澳门岭南通已互通。早在5000~3000年前,广东就已经形成以陶瓷为纽带的贸易交往圈,并通过水路将其影响扩大到沿海和海外岛屿。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在汉唐时期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深圳港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毗邻香港。“5+4”骨干机场指珠三角地区打造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惠州平潭机场等5大机场,粤东西北打造揭阳潮汕机场、湛江机场、梅县机场、韶关机场等4个机场。地理: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且雨热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各种气象灾害多发省,主要灾害有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强对流天气,灾种多,灾期长,发生频率高,灾害重。广东的IVD产业发展,在整个IVD行业中,具有风向标意义。这里,IVD企业数量最多、上市企业数量最多、IVD人才最多、教育资源最为丰富,且背邻科技和金融高地香港,吸收了诸多先进的技术,承接了不少产业转移,为IVD产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能量。特别是,广东坐拥多个改革开放特别行政区。思想更为灵活开放,在产品设计和技术迭代上,也更具优势。中国IVD行业,多个细分领域的第一,皆诞生于此。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地处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广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下辖11个区:黄埔区、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老三区(老城区):越秀、荔湾、海珠。人口:截至2021年末,常住人口1881.06万人,城镇化率为86.46%。GDP:截至2021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8231.97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4%。教育:截至2021年,广州拥有82所高校,数量居全国第一;广州集结了全省97%的国家重点学科、80%的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南方高校最密集的城市,华南地区的科教中心。2021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5.35万人,在校研究生14.57万人,毕业生3.38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42.40万人,在校生141.26万人,毕业生31.98万人。双一流大学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上图:华南理工大学校徽。下图:广东工业大学校徽。医疗:截至2021年,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4878个,其中,医院291个,妇幼保健机构1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6个,卫生监督机构14个。全市拥有床位10.65万张,增长4.8%,其中,医院床位9.71万张,增长4.4%。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77万人,增长5.5%;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62万人,注册护士8.80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07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1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