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检验杂谈 查看内容

多学科合作中,以检验特色独当一面——来自检验医师年会后的综述报道

2022-9-13 13:51|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6644| 评论: 0|来源: MIR医学仪器与试剂

摘要: 随着检验医学学科及应用的发展,检验科已成为平台科室、支撑科室。


随着检验医学学科及应用的发展,检验科已成为平台科室、支撑科室。临床决策的数据信息当中有80%的循证依据由检验提供,同时精准检验的成熟也直接推动了精准医学的发展。

定位和功能的提升转变也意味着更多挑战,如今学科交叉越来越广泛深入,检验学科的特色与优势也愈发彰显。

检验学科已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遗传性癌症具有“早”和“多”的特征。“早”是指早发,尤其是在50岁之前出现癌变,甚至是儿童性癌症。“多”是指同一个体存在多个肿瘤或多种癌症。不仅如此,遗传性癌症还具有,父源或母源一方多位亲属患同一种癌症或相关性癌症的情况。

在遗传性癌症疾病诊断中,检验医学应用不可或缺。以检验科为主导的肿瘤遗传咨询是否能够成为大众更方便,医学临床更认可的开展方式。此次检验医师年会的论坛上,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张钧教授分享了这方面工作的开展经验,并总结出如下要点:

1. 大多数癌症是非遗传性的

2. 第一步要分析家族史、画遗传图谱

3. 应明确患者癌症的遗传特征

4. 遗传咨询应该在基因检测前,而不仅仅是检测后

5. 应该先检测“患癌”的亲人、亲戚,分析有无“基因突变”然后考虑正常人。

尽管目前检验科肿瘤遗传分析还处在起步阶段,还面临着“病人来源少:未直接面向病人;医方、患方均对遗传咨询了解不足;知识储备局限:培训、资源、指南”等问题,但是让检验从幕后走向台前,增加临床咨询功能,也将成为一种未来的发展突破。

除了遗传性癌症,通过液体活检手段也能对很多其他癌症进行确诊,而这正是检验学科的前沿之一。作为此领域的研究内容分享,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孙奋勇教授在论坛中介绍了《ctDNA甲基化检测助力肿瘤精准判断》。DNA甲基化是指在DNA序列不变的情况下,调节基因的表达和关闭,维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调节DNA重组及某些待定基因组区域的转录活性。这一点与人类发育和肿瘤发生密切相关。而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改变,会导至抑癌基因的表达被关闭,或原癌基因的表达被激活。

ctDNA包含了大量癌细胞的遗传信息甲基化变化能部分反映原位癌症的存在和恶性程度。非侵入性的操作和高质量的癌症信息获取,使得ctDNA甲基化成为有极大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的液体活检项目。通过缜密的实验设计,提高检验项目的诊断性能和经济效益,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实现ctDNA甲基化检测的大范围临床推广,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使患者从中受益。

作为一个平台学科,检验医学始终聚焦临床需求,并借助深入的学科交融为渠道,才能实现自我的升级突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刘维薇教授在《拓宽学科视角 延展检验内涵 寻找检验科研更多切入点》的主题内容中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检验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身处检验一线临床科研教学的专业人员,我们应顺应变化,保守初心,扩宽专业视角,延展检验内涵,促进专业发展,更好的发挥平台学科的作用和价值,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CRE列为耐药菌优先1级-危急。CRE已成为亟需重点关注的多重耐药菌,这是由于:

1、肠杆菌科细菌是引起人类胃肠道及各类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2、泛耐药,大部分菌株仅对替加环素、粘菌素敏感,治疗方案有限

3、临床治疗失败率高、病死率高

4、编码碳青霉烯酶基因因常位于质粒上,极易将耐药基因转移到其他种属细菌,造成耐药性广泛传播。若CRE在医院内和社区广泛流行,其危害将更加严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耿燕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内血流感染CRE实验室检测的搭建工作。在她的讲座《致命威胁,一“碳”究竟——血流感染CRE与CR—hvKP的辨识》内容中,总结改良了碳青霉烯类抑制法(mCIM):挑取试验菌株(1ul接种环)、悬于加美罗培南纸片(10ug)、孵育4h、E.coli ATCC25922接种MHA平板,用于纸片扩散法、悬液中取出美罗培南纸片、美罗培南纸片放在E.coli密涂平板上、孵育过夜、读抑菌圈。

甘肃省人民医院的李德红教授以《非培养的炎症指标助力感染早期诊断》介绍了新项目的应用情况,以及在实际的诊疗工作中取得的喜人成绩。

她认为,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形态学、分离培养及鉴定、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质谱、测序)并不能解决现有的全部复杂病例。在某些情况下传统检测方法无法开展或是短时间内得不到检测结果,这时候非培养的炎症指标可作为感染早期诊断的有力补充。从而明确病患的病因,使病患更早的得到有效治疗。

当培养结果无法送检,或者患者身体状态无法配合检查时,这时候非培养的炎症指标就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有力补充。从而帮助明确病因。

微生物检验是检验学科最初的雏形,与临床结合自然紧密;尽管由于技术专业性方面的特点,微生物检验往往存在于检验科,但却成为临床最为关注、联系密切的实验室之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邹明祥教授在《实验室走进临床的难与易》中介绍了微生物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必要性,以及过程中的难点及途径等经验内容。

邹教授认为感染性疾病病原的复杂性及严重的耐药性使临床面临十分艰难的诊疗决策!而微生物实验室走向临床、与临床诊断相结合能对实际诊疗工作起到极大的帮助。但与此同时,微生物实验室走向临床也需要具备很多的基础能力:

1.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临床思维)、了解简单的影像学知识、掌握基础的药理学知识

2.扎实的专业功底

3.标本的规范采集、处理,病原菌的判定与鉴定(形态学功底)、药敏检测及报告审核(CLSI规则、耐药机制等)、报告的解读

在此基础之上,还要了解临床需求,培养解决临床需求的能力,提升硬件、软件、流程优化的效率。

检验学科已迈入发展的新阶段

如今从整体来看,检验学科实现了繁荣发展。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的周义文教授认为当下检验人要做的是:提升检验诊断报告质量、提高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检验医师作用。他通过《检验学科发展的高级阶段与学科地位》的专题报告进一步提出明确观点。

而这之中,最重要的是要“完善检验医师与检验技师培养两条线的目标”。将检验技师与检验医师区别开来。在临床工作中要明确检验医师与检验技师的职责;在临床工作中检验医师与检验技师应有所分工;检验技师注重常规性检验操作技能培训;检验医师注重检验结果审核、疑难病检验诊断、检验诊断报告签发、参与查房、临床会诊技能培训等内容。

无独有偶,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涂建成教授认为,经历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洗礼,原有的检验人才培养体系已经过时。现今应改革检验教学体系、内容及过程,寻找培养适合未来检验行业发展的人才体系和方法。在他的《后疫情时代教学改革与检验学科》的专题内容中提出:“结构完善、分工明确、有序高效是一个团队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建立建立全产业链检验医学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标准并以此制定不同学历背景基础学历培训和转入通道。以此为检验学科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适应新时代背景要求下的检验学科有生力量。”

2022年9月6日下午,由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医学协会检验一些分会主办的2022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的专题论坛——多学科合作推动临床服务在线上如期召开。论坛通过实时直播吸引了上万名观众在线观看和互动。

论坛由甘肃省人民医院的魏莲花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刘维薇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何津春教授担任主席。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刘勇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李永军教授、青岛市市立医院的宋卫青教授以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孙逸华教授共同主持。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