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人物专访 查看内容

专访胡曼智造创始人李东琦:心怀梦想,打造国内领先的多重流式荧光检测平台

2022-5-9 20:51| 编辑: 小桔灯网| 查看: 2923| 评论: 0|来源: 生物经纬

摘要: 南京辰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胡曼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李东琦医疗行业连续创业者


南京辰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胡曼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 李东琦


医疗行业连续创业者;

曾工作于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曾任欧洲知名IVD企业亚太区&中国区负责人;

IVD行业老兵,20年行业经历;

刘润 问道中国 私董会成员。


生物经纬:您何时有了自主创业的想法?您过往工作经历给您创业带来哪些助益?




李东琦:第一次创业是在26岁,当时在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和当时的领导一起创办了中文医网(MedOnline)。这个医学网站开创性的实现了国外的先进医学教育、手术直播课件在线流媒体播放,是中国第一个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在线教育的平台,并且和中华医学会合作,为观看的医生发放继续教育学分,当时觉得还蛮有意义的。经历这次创业后我的心就变得不安分了,再也回不去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后来陆续尝试过做药品代理、药品广告,还创办过户外旅游网站等,但总是找不到自己内心的锚点。


一次偶然,和朋友聊天接触到到国外的IVD产品,当时有个新兴的项目叫脑钠肽(BNP),是2002年国际医学十大发现之一。


当时觉得这个项目非常好,就想着把这个技术要引入到中国来,于是开启了IVD行业从业之路。2003年起先后代理过Biosite/Alere以及Bayer/Siemens等公司的IVD产品。2009年加入德国HUMAN并负责亚太区及中国区业务,2015年创建欧亚先锋,全面代理欧美IVD产品,同时开展小规模的研发;2021年我与几位能力互补的联合创始人成立了南京辰光/胡曼智造,专注多重流式荧光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回顾过去,自己在25~35岁之间的时间里非常地折腾。但这段尝试拼搏经历最大好处,应该是让我愿意持续去接触新东西和新技术,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国外产品的代理经历,也拓宽了自己的国际视野,同时也让自己在产品营销方面有不少心得。


生物经纬:创业为何选择多重流式荧光领域?您的材料学研发团队是如何搭建的?




李东琦:2013年,我去欧洲交流的时候参观德国公司的研发实验室,第一次看到基于多重荧光的自身抗体检测产品。国外科学家告诉我多重流式荧光这种方法学,非常适合做多指标联检的项目,检测结果远优于当时还比较主流的ELISA,完全媲美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但这项技术的发展还面临两个困难,一是美国的微球有非常高的技术壁垒,进入这个领域的成本非常高;二是这项技术要真正走到临床检验科场景,一定要把仪器的自动化做得非常好,当时还没有这种能力。


那次德国之旅以及跟科学家的深入交流,让多重流式荧光这项技术在我心里深深地埋下了一颗种子,想着一定要在国内研发出这项技术。之后只要有机会就经常和我国外的同学及朋友交流探讨,也曾花费数万美金从美国买回来一些微球研究分析。直到2017年,与目前的材料学科学家合作,基于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学领域二十余年的积累,开始进行多重编码微球技术的攻关,从两三重微球到6重、20重不断的尝试,最后稳定在40重的编码微球。目前,我们也在进行更多重编码微球的研发,希望能继续拓展编码微球的重数。


生物经纬:您的试剂及仪器研发团队是如何搭建的?




李东琦:我们都是平凡的打拼者,没有太多光环。但是这个团队集合了国内顶级的仪器研发人才,和原材料、试剂研发高手。而且经过多年的磨合,十分默契,目标一致。


团队的组建确实花了不少心思和精力,找人是我的第一要务,要竭尽全力去追求。我们的联合创始人中有我的朋友,也有同事,还有“磨”来的人。


瞄定了人选,然后找各种机会或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用一年两年持续的邀请请到公司。


比如我们CTO刘丽丹博士,德国维尔兹堡大学博士毕业,也是国内领先的生物技术企业四正柏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CTO,拥有十余年的试剂及原料开发经验,能力非常全面。为了能够和刘博接触,我先是报名加入到她当时所在的北大创业营,和她分到同一组多交流。但当时四正柏国内工作完全是由她负责,她也是个非常重感情讲义气的人,一开始并没有答应。一步到位不行,就先请她当试剂研发顾问,有了更多交流她也认识到多重流式荧光技术的优势,最后终于是在第二年加入我们。


还有我们仪器平台负责人,也是上市公司仪器研发负责人,经验非常丰富,也是通过朋友介绍,先当公司顾问然后再全职加入。还有我们非常优秀的90后创业合伙人孟泽楷,他的成长就是我们公司倡导的理念,给年轻人舞台,不断扩大他的认知边界和人生密度。


起盘只是第一步,如何能让这么多有特点的聪明人目标一致地工作,激发彼此的善意和创造力,才是这次商业实践最有趣的。


生物经纬:从事IVD行业十多年,您对国内IVD技术和市场有何看法?




李东琦:在技术层面,全球的IVD技术处在正要突破的前夜。国内从2020年到现在,尤其是蛋白检测技术都处在微创新状态,还没到颠覆性创新临界点。我们关注的创新战场,从过去的国外展会,拓展到国外学术文章,到国外科学家的实验室,最近也在与蛋白组学方向的专家探讨合作。


市场层面,国内IVD市场正处在迅速扩大的阶段,一方面中国城市化还在进行,每年会有1400万人转向城市,十年就有1.4亿人,也意味着医疗资源配置需求急剧扩大;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在医疗上的支出也会相应增加。


IVD市场容量在扩大,但国内的医疗改革还是会继续深化,目前检测费用动辄大几百元的收费标准都是红利,待红利消去、政策加码,降价压力传到厂家,就意味着企业在关键部分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发展,这也是我们坚定在多重流式荧光技术关键技术深耕的原因。


生物经纬:近些年国内IVD市场、新技术风起云涌,跨国企业也开始加码基层市场,未来中外企业将呈现何种竞争态势?




李东琦:很多大型跨国外企确实都在实现本土化,在原有高端市场基础上伸出枝蔓,逐渐下沉到基层市场,而跨国企业的效率和成本决定他们本土化的进展不会很快,完全本土化大概需要有10-20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我认为国内企业应扎扎实实做好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控制,同时学习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先把已有的市场做好,把有亮点的技术和产品做好学术推广。


未来一定会有中国的IVD企业进入到高端市场,参与全球竞争,新冠疫情的爆发也助推了中国IVD企业这一进程。IVD未来在中国。


本质上医疗器械产品靠质量和服务,我认为从这点上,做好基础的事情很重要。


生物经纬:新冠疫情下IVD得到很大的发展,疫情之后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李东琦:这是我们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新冠疫情爆发,国内IVD企业得到爆发式地增长,疫情之后国内IVD企业会出现一个分层。首先是因疫情获得红利的头部企业,会一下从原来的行业位置跳升到头部企业,有了足够的资源他们可能会大量的去搜寻人才,收购、并购新兴的技术公司。没有获得红利的企业,竞争会更大也更内卷。而新兴的IVD技术企业,想要突出重围一定要在技术上有足够的创新积累。


国内流式荧光技术领域,能够真正同时做好微球、检测试剂、检测模块以及自动化设备的厂家屈指可数,我们会在以上几个方面继续积累,坚定实施我们看5年、想3年、扎扎实实做1年的“531”战略。也希望我们未来3-5年内,在某一个或几个细分赛道/某一种或几种疾病领域成为头部企业。


生物经纬:国内多重流式荧光技术发展还面临哪些难点?




李东琦:国内流式荧光的技术壁垒未来三五年会逐渐消除,提供微球产品的公司越来越多,流式荧光产品玩家就会越多,循环之后会有越多提供上游工具或解决方案的公司帮助企业研发。随着高手云集,大公司涌入,未来国内流式荧光技术竞争会非常激烈。


目前流式荧光技术难点首先是原料端如更稳定优质的多重编码微球,其次是全自动的检测方案,还要避免多重检测中的交叉反应,这几个方面是需要持续研发积累才能有所突破。还有一些核心元器件,我们暂时绕不开美国、日本等公司的产品。最后是各个系统的集成综合能力,比如微球、试剂、光路和整机自动化、信息化系统的集成能力。


我们的研发团队在微球、试剂和机器设备等方面同时研发,互相配合,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调配出最佳性能。如果试剂或者微球是采购第三方,又在别的仪器上开发,最后发挥出的性能不一定是最优的。


生物经纬:流式荧光技术在伴随诊断中扮演何种角色?




李东琦:伴随诊断是一个特别经典,需要多指标联检的应用场景,多重流式荧光技术的多指标并行分析特点非常契合伴随诊断应用场景,优势也非常明显。目前我们的计划是先把某一疾病领域做精做透,形成从诊断到疗效监测以及伴随诊断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非常欢迎药企和我们合作,联合开发伴随诊断产品。


生物经纬:请您介绍下公司产品研发进展,未来会重点布局哪些领域?




李东琦:预计今年上半年会拿到5个多重检测试剂的注册检验报告,还有2款仪器的注册检验报告。我们会围绕着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的疾病,还有细胞因子、血栓止血这几个领域去开发创新性的产品。选择在这些领域布局,是在我们创始团队前期充分的市场、学术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的决定。


生物经纬:胡曼智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李东琦:扎实的团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有投资机构认为我们的综合实力在国内领先,包括在材料学领域的研究及开发能力,刘丽丹博士团队试剂及原料的开发经验,设备端刘工团队丰富的仪器开发及系统集成能力。目前已有自主研发的化学材料微球和配套的检测试剂,不管是在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都属优秀,未来我计划吸引蛋白质组学领域的科学家合作,加强临床评价验证能力,并引入有临床经验的首席医学官,打造一个完整的从生物标记物筛选、临床验证、到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的闭环流程。


另外,不同于纯科学家创业企业,我们在学术推广、营销能力上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我们的企业不是To VC的,是要满足临床实验室需求的。


生物经纬:公司近期完成的一轮融资将用于哪些方向?后续融资计划如何?




李东琦:今年2月我们完成Pre-A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我们北京数千平米研发中心的建设,同时快速推进我们的产品研发及注册进度,团队的拓展。在融资前我们已经搭建基本的材料学、试剂、硬件研发团队,现在我们研发团队要在现有人员基础上快速扩容,以便快速推进我们多条管线的进度。最后是投入到第一批产品的注册检测及临床试验。


近期我们也是做了一个战略调整,也和投资方达成共识,我们会合并掉一家有全国销售及技术支持渠道的销售公司,加强公司的营销能力和竞争力。


我们会在今年二季度或三季度新开一个加轮,最近我们的首批产品在陆续完成注册检测,准备申报。


生物经纬:国内IVD企业多而不强,未来胡曼智造的目标是什么?




李东琦:我认为南京辰光/胡曼智造有着清晰的阶段性目标,首先在近期我们聚焦多重流式荧光检测产品的开发,希望在免疫疾病疑难杂症的检测细分市场上,成为头部企业。


第二阶段,通过5年~10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多重流式荧光、化学发光、分子诊断等多技术平台的提供商,实现公司做大做强。

第三阶段通过10年时间努力,成为一家市值百亿级的企业。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既需要仰望天空地追求,也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希望能扎扎实实做好产品,用质量和指标来赢得更多的用户。





胡曼智造

关于我们

胡曼智造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疗技术创新公司,公司凭借多年的材料学、体外诊断技术和市场营销经验的积累,基于多重流式荧光技术这一核心,致力于为临床客户提供全自动、高通量、极具竞争优势的全自动多重流式荧光检测平台及配套试剂,聚焦于重大免疫疾病、疑难杂症及罕见病的诊断,同时积极拓展体外诊断领域的新兴蓝海市场。

经过五年的积淀,公司在上游掌握了多重磁性编码微球的核心技术。在中游领域完成了基于金字塔结构的3个技术平台的布局,以全自动多重流式荧光检测平台及配套试剂作为金字塔的塔尖,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平台及配套试剂作为塔腰,全自动免疫印迹检测平台及配套试剂作为塔基。多重流式荧光作为塔尖产品,致力于提高等级医院实验室的检测通量及降低检测成本;塔腰的化学发光作为多重流式荧光技术的补充,提供特色且具有较高临床意义的单项指标检测;身为塔基的免疫印迹作为下沉产品,重点服务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其检测服务能力。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