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和22年,对于很多人而言,真的是不好过的年份。说烂了的新冠病毒不断地打压人类的生存发展。新冠导至国内很多原处于高速发展的行业遭受严酷打击,一大批中小型企业业务暂停、很多人的公司没能熬过2021甚至2022。 但疫情持续的高压之下,处于风口的IVD企业,成为全球市场释放情绪的出口,新冠检测试剂盒的需求一触即发,很多在2019年前增长疲软的IVD企业,借新冠风口红利气势长虹,像是被命运给予”馈赠“。谁曾想,不断被唱衰的新冠红利消耗殆尽,一直挺到了2022,新冠核酸检测、抗原试剂盒也成为了近两年最为畅销的刚需产品。 近日,达安基因发布2021年财报。根据披露的数据,该公司去年实现营收76.64亿元,同比增长43.49%;归母净利润为36.18亿元,同比增长47.74%。其中:主营业务收入76.15亿元,其他业务收入为4884万元,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42.87%; 新冠业务实现总营收49亿元,占比64.8%。这部分业务几乎是其他诊断产品线的两倍水平。这也是达安基因连续两年实现业绩高增长。 达安基因是国内知名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与迪安诊断、金域医学、艾迪康并列国内ICL四巨头)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业务涵盖了免疫诊断技术、生化诊断技术、医疗器械、临床应用、检测 科研服务、优生优育、食品安全等领域。 新冠检测产品线是达安基因近两年增长的“主力”贡献了绝大部分销售额,通过价格优势,达安核酸检测试剂盒在国内各省新冠检测试剂的集采招标中全部中标入围,也是国内核酸检测产品中公认度较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疫情暴发前,达安基因的业绩增长乏力、产品销量在市场呈现疲软态势。 2017年至2019年,营收分别为15.42亿元、14.79亿元和10.9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6亿元、1.02亿元和0.92亿元 根据披露的数据,2020年全年,达安基因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出仓量约1.5亿人份,公司业绩也在2020年迎来爆发式增长,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41亿元和24.49亿元。两年净赚超60亿元,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无疑是公司业绩的最强催化剂。 新冠疫情暴发后,达安生产凭借国家首批获上市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实现峰回路转,可见:“应时而变”的能力显然是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一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须。 在产品线方面,达安基因覆盖IVD全产品线,包括分子诊断、生化与免疫诊断和普通耗材生产,其中分子、生化与免疫诊断试剂盒产品超上百种,检测菜单较为丰富。另外,达安基因正不遗余力地在分子诊断设备制造业务中深耕,截止目前,分子类检测设备在国内多个医疗机构中装机。 分子检测设备主要包括:
年报披露,在过去的2021年,国内疫情反复。达安基因称,全年将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的生产能力维持在标准产能100万人份/日以上,向市场供应核酸检测试剂数亿人份,充分保障市场供给,对公司业绩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PCR市场的龙头地位,提升了市场占有率。 分红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达安货币资金为21.79亿元,应收账款为22.60亿元,未分配利润为46.23亿元。此外,达安基因还准备进行大笔分红,公司在年报中披露,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1元(含税),不送红股,合计派发股利15.58亿元。 达安基因将自己定位为体外诊断领导者,打造成为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诊断产业上下游一体化供应商是公司的战略定位。具体而言,达安将采用自主孵化和收并购/参股的两种方式实现向IVD全产业链延伸。 自主孵化是指复制现有品牌的成功模式,打造新的IVD品牌来覆盖更多的IVD检测和LDT检测产品类别。如2003年达安基因推出的“达瑞生物”和“中山生物”。 其中,达瑞生物产品发力高端IVD检测市场,瞄准二代测序市场,生产研发产前筛查、新生儿筛查、肿瘤检测、肿瘤个体化用药指导等产品,偏向于服务LDT市场。 而中山生物以ELISA、胶体金等技术为主聚焦于三级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生产传染病类检测试剂盒,通过自有营销体系,完成基层医疗市场传染病检测业务的“围剿”。 另外,达安基因目前参股公司有2家已上市,8家在新三板挂牌。其参股公司苏州贝康医疗在港交所主办上市、Yunkang Group Limited正在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看似掌握了增长秘笈的达安基因也并非高枕无忧。毕竟高收入还需要自己烧营销费用。而“营销”这个武器,一旦拿起了就很难放下。 随着净利润暴增,达安基因2021年销售费用也跟着“水涨船高”达到7.9亿元,同比增长24。55%;2021Q3季度,其销售费用为6.2亿元,同比增长61.60%。过度依赖营销,难免让外界怀疑,抛开新冠红利,达安基因业绩能否一路长红的担忧。 针对上述疑问,小桔灯网在财报中发现了答案,2021年达安基因研发投入6.3亿元,同比增长166.32%,研发投入主要聚焦在传染病检测平台、荧光PCR、NGS技术产品研发项目中。可见,达安基因在赚钱了以后,还是在大量投入研发,这当然是期望在疫情结束后,公司能在更高的一个平台上继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达安的现金流表现的非常亮眼,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近两年分别高达25亿和33亿元,通过查看其往来欠款的情况发现,客户欠营收账款金额占比较大,达到了22.8亿元。不过,达安基因并没有转嫁这些欠款,所欠供应商的款项小幅增长后也只为5.5亿元,这里面肯定要占用其部分经营活动的现金净现金流。 当然,为补齐产品管线市场投放和供应链短板,做“重”也是达安基因目前的发展重点。 2021年12月,达安基因披露了一则扩产项目。公司称,为满足经营发展需要,公司拟与广州开发区投资促进局签订《达安基因扩产项目投资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0亿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项目主要用于耗材及原材料的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高端IVD仪器设备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建设以及生化诊断试剂研发和自动化生产线建设。 另外,根据小桔灯网观察,通过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查询金域医学、达安基因、明德生物、复星医药、之江生物和华大基因的核酸检测相关专利可以看到,这些公司在与“核酸检测”相关专利申请分别为13、64、14、28、12和69件,其中,2021年公开的专利件数分别为3、13、4、0、2和4(详见下图)。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一领域的专利上比较有优势和活跃的是达安基因 企业如竹,一家企业持久的增长之道,就是自我革命和内部创新,忘掉成功的过去,不断长出新的“竹节”。2022年达安基因会走出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