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该如何营造自己的人设?创始人该如何分享利益?创始人该如何缓解自己的焦虑?这些年,自己也一直身处投资创业圈,当出席各大会议主题演讲或者论坛panel的时候也总是不顾及别人面子而直指现象及问题要害,言辞比较真实犀利,讨论也算相对客观;当与一些总是绕来绕去、铺垫良久的朋友交流时,我会很直接——“我需要做什么,我会得到什么?对方需要做什么,对方会得到什么?”一切简明扼要,然而也常会显得有种格格不入。然而,我就是这个风格,我觉得很有效率。前几天正好看到经纬的这篇文章,颇为感慨,于是转载分享之。
本文源自经纬亿万学院三期经纬张颖和魅KTV投资人、桔子酒店创始人吴海老师的课后对谈。在亿万学院的课堂上,基本上每位老师分享完后,经纬张颖都会和老师再进行30分钟左右的对谈,他会让老师给出更多深刻的观点,真实的经历。 一般,这个对谈环节因为涉及很多真实信息,我们都不会放出。但本次两位对谈的话题谈到了很多创业者普遍需要提升的创始人领导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创始人该如何营造自己的人设?创始人该如何分享利益?创始人该如何缓解自己的焦虑?这些问题对多数创业者适用且有价值,又因为经纬张颖和吴海老师的观点发乎本心,言辞坦率真诚,所以我们选择在脱敏后放出,希望于大家有益。两位都是以说真话闻名,也因此有了很大影响力。这种说有话直言的人设是故意营造的?还是你们本就如此?很多不熟悉我的朋友,或者是创投圈外的人,都是通过我公众号里写的几篇文章认识的我。很多人在看我公众号里写的东西的时候,也确实会思考我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不相信,刚开始写的时候,我真的没有任何动机,也没想过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我的初衷就是觉得应该写出来,因为我觉得把一些问题说出来,可能会对我们很多政策的实施有一点点好处。注:吴海老师15年的文章《我做企业这么多年太憋屈了》、16年的文章《又写了一封信》、20年2月疫情初期文章《我只是个做中小微企业的》,三篇文章在创业群体、中小微企业群体中都影响颇大,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回复,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许多变化的出现。说一句话心里话,我是把自己定义为“爱国者”的,就是如果明天国家需要打仗,只要允许,我一定会上战场。虽然我尽可能想做一个客观理性的人,但我内心仍是有一种朴素的冲动的。直到后来,我的公号文章有了不小的影响,很多领导都会去看,甚至推动了一点改变,我才有了更为明确的动机,而这个动机也不是为了自己博出名,更多是一种责任了。而且,这种博出名方式的风险太大了,只有责任为先的时候,我才能持续发声。所以,出于对责任和风险的在乎,我反而不会随心去写很多东西了,我会更加谨慎,会去对发声的尺度进行把握。但是本心来说,我是希望我的发言、我的文章,能对我们的国家有一点点助益的。我说话做事就是比较简单直接,这就是我自己的性格和本心。你硬说这是人设也可以,但即使是人设,也不能是装的人设,你能装几天呢?三天?一周?一个月?你一定会被看出破绽的。真能装一辈子,那也不是人设了,论迹不论心,反而更是本心。而且,我觉得这种风格之所以会带来影响力,和今天的大环境分不开。在今天这个时间点,在任何一个行业,大家都在追求效率,大家都在追求更快拿到结果,那简单直接的风格就是会被更多的人接受。我也发自内心觉得真话直说是对他人时间和精力的最大尊重。当然,接受是一回事,喜不喜欢是另一回事,但往往接受的意义大于喜欢的意义。以前只有明星的营销才会采用“人设”的概念,目的是因人施“教”,强化某种个性上的特质,去获得和巩固更多人的好感。刚才也有同学问,现在的公司品牌在初期,和创始人如果绑定很深的话,是有一定好处的。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创始人在打造自己个人与公司的联合品牌的时候,是需要客观考虑去引入人设这个机制的?第一,人设这个事儿是一定要做的,因为创始人就是品牌的天生代言人,创始人的个性会折射出这个品牌的个性。所以,作为一个创始人来说,一定要把自己的个性跟公司的个性结合起来,让更多人了解自己。虽然在我们东亚国家的文化里,低调是一个习惯,但这个习惯已经不太是一个好习惯了,尤其是对创业者来说。大家更愿意相信一个活生生的人,我认识这个人或者我相信这个人的时候,顺带我也就定义了他的产品。比如说张颖对我的认识,我对张颖的认识,都是通过我们表现出来的这一面达成的。他总看我的文章,他还经常会打赏,这是对我外在表达出来的东西的认可。在座的各位同学可能将来会更多照顾我的生意,也可能是因为我今天给你们的分享,你们才觉得我这个人不错。我对张颖总的认可,之前主要来自于他的朋友圈,对朋友圈的使用这点,他对我影响也是最大的。我以前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但是看他总会发射击打靶、越野摩托的图片、视频,我就很羡慕他,甚至崇拜他,羡慕和崇拜的是他这份自由,因为我也对这份自由有向往。后来他把我拉进这个圈子,我也跟着去射击打靶,我就很开心。所以,这是不是他的人设我不知道,但他表现出来的、我能感知到的一面就是如此的,我喜欢且认可。第二,就是张颖总说的要真实。你假装出如何如何,这是没意义的。你可以把你的个性和你产品相符合的这部分找出来,去加强,去传播。而你性格中对你产品是相对负面的那部分,你不表现出来就好了。事实上,每个创始人都是一个领导者,无非是领导的人数不一,五十、几千、甚至几万,你客观上必然是被某一个人群仰望的角色。而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角色,我建议大家应该以自己的性格为基础,延展出你的标签或人设,甚至延展出一定的人格魅力。在今天这个商业环境里,简单直接说真话,选择直面问题,不去拐弯抹角,高效处理各种事项,以上种种做事风格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创始人应当具备的人格魅力和气场。如果你的这种风格能被很多人认知,那在你和员工沟通的时候,在别人找你合作的时候,是不是就会让很多事简单许多,直接许多,让大家很困扰的沟通成本降低许多?有的人说我就不是这种人、我做不到,那没关系,但你是否也该去思考一下,以你自己的性格,你会有什么样的做事风格,你是否能对外传达出你性格和风格中健康有益的那一面,形成你自己的人格魅力。但不管怎样,有一个健康且真实的人设,以及进一步延展出你独特的人格魅力,我觉得这是对于创始人来说最重要的五件事之一。至于如何打造自己的IP,我也没有成体系的思考,因为这事就是从本心出发的,我没有刻意做过这件事。真要给建议的话,我觉得大家应该重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我特别不建议大家三天可见,或者是屏蔽别人。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没有聚会,没有社交,不喝酒,不跟人近距离打太多交道,亿万学院和经纬出行是少有的我会花很多时间和很多人近距离待在一起的特殊场合。那对我来说,微信朋友圈就必然是一个表达自己的重要渠道。我不觉得我是一个话痨,但我发朋友圈一定是相对频繁的。我的频繁的朋友圈背后,一定是真实的场景和观点。我不分群,我不屏蔽,只要不屏蔽我的人就都能看到我当下的经历和当时的观点,时间久了,大家一定会在脑海里对我有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可能是这个人一天到晚就是在玩,就是在骑越野摩托车,甚至可能觉得我是个神经病。但是不管这些标签是什么,他们一定同时能获得的一个信息就是:经纬这公司做得不赖,而且张颖还非常有信心能越做越好。当他们有了这个认知,我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就能快速拉近距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关闭 官方推荐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