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IVD企业销售薪酬哪家强?分析了各上市IVD企业一线打仗的人——销售的薪资水平。这期我们继续从年报数据多维度对各公司研发投入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 老规矩,有几点提前交代下: 年报口径,研发支出分为两部分,研发费用和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研发费用要求进行详细披露,比如职工薪酬、折旧摊销、直接材料等。 而资本化支出,表示企业认为这部分钱有直接成果,大概率是拿到了专利或者注册号。这部分钱只有总数,没有详细披露。本文研发支出数据为研发费用和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合计。 年报一般称为技术人员,或研发与技术人员,或研发人员。并不是所有技术人员都搞研发,比如安装和售后维保可能也被归为技术人员。 主体是试剂设备生产商,同时包括三方检验服务,如金域医学,还包括流通商,如润达医疗。迈瑞医疗是国内医疗器械老大,放进去做个尺子。 这里所有的数据都是2019年年报数据,那时新冠疫情还没来。2020年的年报有人比较拖沓,还没到齐,等到齐了,我会再做个对比。 闲话少许,书归正传 数据来源:2019年报 从绝对量看,华大基因、金域医学、安图生物研发支出最高,均在3亿以上。有一半的企业研发支出小于1个亿。 华大基因分子诊断领域的绝对龙头,有些“华小”做他一个细分业务,也做到上市。2019年营业收入28亿元。分子诊断是体外诊断的热门技术,新冠疫情东风正盛。 金域医学三方医检的绝对龙头,病理业务独步天下。2019年营业收入52.69亿元。 安图生物做化学发光起家,横向拓展生化诊断和微生物检测。2019年收入26.79亿元。 赛力医疗主营代理销售,2019年收入18.31亿元。 安必平做液基细胞学耗材起家,目前全面布局病理科业务。2019年收入3.55亿元。 之江生物主做病原体分子诊断,2019年收入2.59亿。2020年依靠新冠收入暴增到20亿以上。 研发支出绝对额跟企业体量相关,业务体量大、条线多,研发投入绝对量高也没啥奇怪,一如高高在上的迈瑞。研发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程度,研发支出/营业收入,或许是个不错的指标。 数据来源:2019年报 理邦仪器业务条线较多,包括监护仪、心电图机、B超、体外诊断,其中体外诊断是第四大业务。与迈瑞多线对战,想来压力巨大。 普门科技虽然体量不大(2019年收入4.23亿),但涉及领域众多,治疗康复类(光子治疗仪、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红外治疗仪、高频振动排痰仪、多功能清创仪、冲击波治疗仪)、体外诊断类(特定蛋白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荧光)。 博晖创新2019年6亿收入,3亿血制品,3亿体外诊断(微流控分子诊断)。 赛力医疗、润达医疗和迪安诊断都是代理销售为主业的公司。研发支出占比低是自然。 一头是业务条线较多的企业,一头是代理为主的企业,业务聚焦的企业都在中间(分析透彻,加鸡腿!)。 数据来源:2019年报 人均研发费用=研发支出/(研发和技术人员)。 研发支出没啥问题,会计准则白纸黑字写的很清楚。研发和技术人员是用数据库导出的,没有从财报上一个一个扣下来。所以企业的试剂研发人员可能低于这个数据,也就是,真实的人均数据大概率高于图中的数据。 达安基因主营分子诊断业务和三方检验,兼营金融业务。2019年170个研发人员花了1.44亿。 贝瑞基因以二代测序为平台,专注产前诊断和肿瘤分子检测。2019年136个研发人员花了1.2亿。 博晖创新2019年106个研发人员花了8千万。 圣湘生物主做病原体分子诊断,2019年229个研发人员花了3895万。 阳普医疗主做医学实验室诊断及医疗信息化建设,2019年191个研发人员花了1291万。 诺禾致源主要为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提供二代测序相关服务。2019年580名研发和技术人员花了5253万。 再次强调,这部分数据来自年报,不同研发人员数据口径可能存在差异。考虑到研发人员学历普遍偏高,十万年薪怎么都得有,人均研发费用才20万左右。总觉得有点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