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年会,于2016年7月4日-7月6日在成都召开,北京协和医院孙宏莉教授做了关于《细菌性腹泻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操作规范》的精彩分享,虽然无法还原孙教授的现场精彩演讲,但小编给您整理了孙教授的课件(会务组提供的课件为PDF版本的幻灯片,小编参照课件重新整理),以供大家共同学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主要内容 1、细菌性腹泻的实验室诊断临床意义 2、便标本采集方法 3、便标本运送、接收、拒收标准 4、实验室检查操作程序 5、菌株鉴定及抗菌药物药敏试验 6、毒素、抗原检测 7、结果分析原则及报告程序 8、质控 9、分析后环节:报告的解释与会诊 沙门菌属某些种、志贺菌属、气单胞菌属、弯曲菌、耶尔森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艰难梭菌和霍乱弧菌等。 细菌性腹泻的诊断,常见的诊断方法为大便培养;也有快速诊断方法,比如:抗原检测、PCR、质谱技术等,在艰难梭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弯曲杆菌的鉴定方面可以做到快速诊断。 引起食物中毒的肠道病原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要求微生物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快速、准确诊断病原菌; 从微生物标本采集,细菌培养、分离、形态学检查、鉴定和药敏试验流程以及质量控制,包括及时报告并给予正确的结果解释。在临床实验室很少检测,当地CDC可作为疫情调查,采集粪便、食物、呕吐物标本进行检查。 标本运送原则: 运送时间:1小时以内,最长不超过2小时,延长运送,需要使用运送培养基,保证运送温度和储存温度,特殊细菌的运送要及时、保温。标本采集、运输和储存需要注意生物安全,无菌操作、密闭运输,可以使用密闭塑料袋,防漏容器。 实验室各环节可能接触3种危险病原菌: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产细胞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或志贺氏菌。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时常有报道,所需的感染剂量非常低,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可产生传染性气溶胶,所以全部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标本采集 1、自然排便法:患者在清洁的便盆内排便,用竹签挑取脓血或粘液部分2-3g,若为液体,液体粪便取絮状物2-3ml。 2、直肠拭子法:此法不如粪便敏感,用于患者腹泻但暂时没有大量粪便的患者、婴幼儿(尤其是检测患有腹泻或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婴幼儿)。 具体方法为:无菌拭子蘸取生理盐水湿润,由肛门插入约6-7cm,轻轻在直肠内旋动取出大便少许,肉眼可见,将拭子送入运输培养基加盖封口送检。 3、疑似伤寒病例,发热的第一周,最好采集血液或骨髓标本,随后的几个星期,可以采集粪便和尿液。 标本运送 运送时间: 1、非运送培养基:采集后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并处理(沙门菌对二氧化碳敏感,不得超过2小时),推荐使用转运培养基,可以4℃保存,24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常用的转运培养基未Cary-Blair转运培养基,不用无菌棉签,因含消毒成本,对细菌有抑制。 2、标识清楚:患者基本信息、检查项目(明确建议分离何种细菌)、标本类型及性质、标本采集时间、申请医师姓名等。 3、便细菌培养,在国际上通常做筛选沙门、志贺和弯曲菌;而国内通常分离沙门、志贺为目标菌。
责任编辑:陈众,审核:杨乐园、周庭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