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活检已经被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评为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术之一,2015年12月《NSCLC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国专家共识》规范中国EGFR血液检测,推动肺癌精准治疗,这无疑显示了这项技术的巨大进步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巨大潜力。可能在几年前,液态活检技术还仅限于科研层面,但现在凭借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这项技术已经迅速在医疗行业内应用开来,比如NIPT。
CTC的富集主要包括物理学、免疫学以及材料学,检测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流式细胞术等。主流的cfDNA检测技术主要包括ARMS-PCR和NGS,其他的还有数字PCR、BEAMing、CAPP-seq等。数字PCR虽然有更高的灵敏度且可定量,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现阶段在临床上并不容易推广,如仪器牌照问题和配套试剂成本的问题。 传统的肿瘤检测方式存在许多局限:例如组织活检,需要患者进行手术从肿瘤上取样切片,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并且不能频繁进行。它只能对单一器官进行检测,局限性也非常大,不适合在常规体检时使用。更严重的是,从肿瘤上切片提取组织会对肿瘤进一步刺激,容易激发癌细胞的快速增长。
1. 检测晚期患者的突变信息,找到有效的靶向药物; 2. 动态监测正在服用靶向药物的患者,检测是否发生耐药突变,指导换药; 3. 早期筛查肿瘤,防“未病”。
国外在液体活检方面的进展与相对优势 美国的行业巨头FMI(罗氏先后收购了FMI和CAPP-medicine,并对其进行了整合)主推的产品FoundationOne主要应用领域就是液态活检。该产品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来自常规肿瘤样本的癌症相关基因进行分析,检测315个肿瘤相关基因以及28个常见融合基因的内含子。
Exosome Diagnostics(在2010年5月获得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在2014年开启B轮融资,分3次完成,2014年3月获得2700万美元,2015年9月获1760万美元,2016年1月获1600万美元,至此B轮融资结束,累计获得6000万美元。B轮融资主要用于将首个癌症诊断产品推向市场,同时扩大诊断疾病范围,目前已推出多个诊断产品;针对外泌体获取传统上依赖高速离心法,该公司开发了柱式提取外泌体技术,已转让qiagen生产); Exovita Biosciences(其开发基础是癌组织周围的健康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具备毒杀癌细胞的能力)。
我国液体活检领域政策动以及未来趋势 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特别是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针对肺癌的新的驱动基因不断被发现,基于驱动基因的新型靶向药物不断涌现,肺癌精准治疗成为了关注的热点。该共识由笔者及专家小组精心筹备并完稿,也是中国第一个NSCLC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旨在规范中国肺癌EGFR血检,推动血检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促进中国肺癌的精准治疗。 随着临床基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加强,国家和家庭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变化,会有更多推动基因检测行业发展的政策推出。包括2016年3月卫计委发布文件:对于未列入《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2013年版)》,但意义明确、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价格效益合理的实验室自建的临床检验项目(LDTs),应及时论证以满足临床需求。 这些都表明国家从政策层面会大力推荐基因检测行业的发展,这也符合新技术在市场上的发生发展过程。大家今天在这里讨论液态活检,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是符合市场趋势的。
从分子诊断到液体活检领域的战略考虑 在液态活检出现之前,对检测样本的获取主要通过是手术、活检等侵入式方法获取,从天然上限制了技术的临床应用以及受益患者的群体。在《专家共识》中提到2012年我国肺癌EGFR突变受检率约为20%~3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受检率,其主要限制就是组织来源。
未来液体活检突破性技术的预测 液态活检主要包括CTC、ctDNA和外泌体。很多人想知道谁好谁坏,谁优谁劣,做CTC的说CTC好,做ctDNA说做ctDNA的好,做外泌体的更觉得自己占领了制高点。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评价一项技术是否更代表应用趋势,包含几个因素:临床意义、技术稳定性、操作简便性、成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