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国家卫计委连发四文,明确表示,医学影像、检验、血液净化、病理中心成为独立医疗机构。茄子口腔云当时在公众号中也做了具体分析报道,详见文章《卫计委连发四文:医院这几个科或将大批消失》
今年8月10日,国家卫计委就“放管服”有关工作进展成效举行例行发布会,再次明确表示,将在允许设置原来独立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再次新增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中小型眼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为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自此,将逐步从医院分离的科室种类和范围进一步扩大。 最近,上述九类允许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又有了新动态。众多省份的卫计委网站,都挂着“设置**血液透析中心的公示”、“设置**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公示”、“设置**口腔门诊部的公示”这类通知。 以上只是部分省市的卫计委信息,实际上远不知这些。如今,上述九类允许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遍地开花,必然对现有的医疗机构产生巨大的冲击,对涉及这些科室的药企,更将可能带来极大的影响。 在相关公众号中,文章认为 但茄子口腔云认为: 这种说法有一定误导。国家有关部门现阶段只是鼓励民营资本设置此类医疗机构,从而增大供给面,而并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医院和科室“一刀切”,取消医院的相关科室。未来,更有可能的是,医院相关科室和社会民营机构共存,形成竞争关系。 在现在这种环境下,即使社会上建立独立检测影像机构,也无法与现有的医疗机构抗衡。因为对患者来说,医院看病,到外面检测,相当不方便,而且,医院对外面检测结果也不一定认可。如何处理相关问题,还没有官方说法。 但也有不好的征兆,那就是不同医院相关科室的“并购”联合。 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关于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解读》等文件,会发现,文件表示将在各地在设置审批中,对于已形成规模的优先设置审批。这实质是在加快推行医学影像、检验、血液净化、病理、康复医疗、护理、消毒供应、中小型眼科、健康体检等中心独立的步伐。 而医院相关科室“合并”,似乎正在到来。 案例1:浙江桐庐县卫计局将县医院、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与第三方合作,共同组建县域医疗检验中心,所有检验科的医护将成为新的医疗检验中心的员工。 案例2:云南省就明确将构建覆盖全省第三方血液透析中心。与此同时,云投医疗与中央企业扶贫基金、北京达康医疗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共同构建覆盖全云南省的第三方血液透析中心,预计在2018年初启动,2020年将在全省范围内形成规模化运营,推动云南省血液透析体系建设。 案例3:11月24日,丹东市第一医院检验中心“迈瑞标准化实验室”正式揭牌。据公开资料显示,丹东市第一医院作为东部地区医联体的牵头单位,下辖11家医疗机构。下辖的县乡医院检验科,迈瑞的份额也超过了60%。 根据国家卫计委文件要求,未来更多县医院的医学影像、检验、血液净化、病理等科将逐渐削弱,一分部会被合并,一部分会被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集团化、连锁化下吞噬。 第一:此类独立医疗机构的设立,将极大缓解我国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此轮医改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构建新的医疗秩序和体系,而构建秩序和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优质医疗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和重新配置。众所周知,国内不用级别医院之间实力水平悬殊,相同级别医院之间同样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医院个体的差异,使群众就医的质量和效率千差万别。 以区域化、地域性的独立医疗机构的设立,将极大地整合各个地区的影像、检验、血液净化、病理、康复、护理、消毒供应、健康体检领域的优质资源,独立管理,独立运营,最大程度实现均质化、高效化。 第二:社会办医异军突起,将以更加灵活、轻便的方式对公立医院形成高度互补。 从目前的政策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趋势看,独立为医疗机构的中心大都是社会办医。随着政策的推进和大量社会资本的进入,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将向“交融互补、手心手背”的新型健康良性关系发展。而在这类独立医疗机构中,将首当其中成为政策的“新宠儿”,体制外的企业化管理和经营灵活自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对公立医院的冲击。 就目前公立医院运营结构看,取消药品加成后,影像、检验、血液净化、健康体检等成为所剩为数不多的盈利项目之一。如果再把这些科室分离出去,将对公立医院的整体收入带来极大挑战和影响。 从本轮医改开始以来,无论是规培、住培,还是现在的鼓励设置独立医疗机构,都会在网络中形成“涟漪”,评价多以不乐观为主。茄子口腔云节选了部分热度较高的评论(评论来源:医脉通)。 网友: 这是劳民伤财,又是学的哪国的经验,是吃饱了没球事干,我们这里煤炭多。 网友: 新农合资金大部分都被民营医院,机构套取。还在鼓励大办民营体系,为什么呢?套路,套路!! 网友: 为什么要分出去,不让医生吃药,也不让吃辅助检查,医生凭什么用自己辛苦学的知识知道病人做辅助检查和吃药呢?郁闷 网友: 这样下去,公立医院如何赢利?如何正常运转?全部倒闭? 网友: 过去的医院,过去由器械代表或医药代表为医院进货的主导,国家控制之后,现在由有实力的器械商和器械公司为主导,就是换汤不换药,目的还是挣钱,老百姓还是看病难。 网友: 药改后医院帮药厂养了一群工作人员,标准为药厂打工,常用药,救命药经常缺货。改革是不是药厂主导的,医改如果不顾患者需求,一厢情愿瞎搞,害人不浅啊。 网友: 血液透析是综合治疗一部分,治疗方案需要医生个体化制定才能保证透析质量,机构可以独立,医生必须配备好才有可能 网友: 这个措施对市场是好事,但是对老百姓未必是好事,放开这个以后是不是检验要去检验中心,康复要去康复中心,辗转多地还要多花钱,这个合理吗 网友: 不折腾显不出来卫计委有多么牛逼和不要脸,不搞出点文革和大跃进那样的阵势会显出他们是吃闲饭的,医院都整关门了,没医生干了,他们才心安。 网友: 问题关键是:能否在"时间-空间"上便利患者?! 是否能够保证可以杜绝"养医"而减负"利患"?! 否则无效"改革"又是"换汤不换药"的"客里空"! 网友: 开个抢救病人,要查血气,查凝血什么的,送到外面查,在没有结果前,医生只能凭经验治疗,医生又不是神,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也有看不对的时候,病人只有阿弥陀佛自己运气好了,那这人干脆等死算了 网友: 这些机构独立以后,如果原来收费价格不变,分配制度不变的话,医院可以喝西北风关门大吉了,大批医生跳槽到检验机构! 网友: 除了折腾还是折腾。现在的药品零加成,药品真的便宜了吗?很多治疗性药物成倍涨价还难买到,折腾得还不嫌乱!! 网友: 门诊看病,你去x中心抽血(距离医院五公里),去x中心做个ct(距离医院8公里)。。。 病人做完检查取回结果回来复诊已经是晚上22点了。。。 • end • 编辑 | 茄子君 图 | 网络 ▌本文内容来自体外诊断网、医脉通、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国家卫计委网和相关省市卫计委网站,茄子君整理综合,感谢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