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7日,万众瞩目的胡润全球富豪榜揭晓。中国内地富豪排行前5名分别为王健林、马云、王卫、马化腾、丁磊。看看他们所处的行业,王健林的万达是房地产业、马云的阿里、马化腾的腾讯、丁磊的网易是互联网科技公司、王卫的顺丰属于快递业。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胡润富豪榜前5名中有3人直接来自互联网科技公司。而快递业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互联网发展迅速的结果!
如果我们将眼光放大到榜单的全球前100名,可以发现: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超越传统的制造业、房地产业等,诞生了数量最多的富豪,占到了富豪榜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这充分说明互联网科技行业已然腾飞,也意味着互联网科技业、电商业、O2O服务业正处在爆发阶段,将来5-10年还将会保持高速的增长。
而作为传统行业,正处在实体经济的重组和向互联网+转型的两难处境,在科技互联网+的大浪潮下,这些行业存在着被蚕食甚至取代的风险。过去几年,互联网公司携带着“颠覆”浪潮席卷而来,从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件又一件“颠覆”案例来看,互联网正在不折不扣地重构着原有的商业模式,建立新的商业秩序。“跨界”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一个方面,这种对传统行业的“降维”攻击,因其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显而易见,所以更加引人注目。 比如阿里推出余额宝进入金融领域让银行如临大敌,只得使出限制每日转账金额等下下之策; 国美清醒的太慢,等它睁开眼睛,仓库里只剩下一地的悲哀,京东早已开始明目张胆的打劫; 移动说,搞了这么多年才发现我们的对手不是联通而是腾讯; TCL则发现他们最大的对手竟是以前毫无相关的乐视网; 新东方则忧心忡忡地看着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毫不犹豫地闯进在线教育领域中。互联网公司对传统行业的进攻已甚嚣尘上,有人甚至惊呼:颠覆的力量来自于侧翼,传统企业将变成互联网公司的代工厂。 我们从事的大健康产业也早已被互联网科技公司盯上,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阿里健康、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等。腾讯则推出了糖大夫血糖仪,互联网公司进入医疗及医疗器械领域之心已昭然若揭,路人皆知。可怕的是:在腾讯发布糖大夫的一两天内,QQ、微信上共计十余位好友给我发消息:腾讯也做血糖仪了。其基于用户基础和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能力真是无人能及。
作为传统的制造业IVD受到上述挑战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互联网+的浪潮会对我们从事的IVD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呢?正如当今科学的发展朝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IVD也朝着大型化、集成化和微型化、简单化两个方向发展。 前者主要面向医院、检验中心等专业机构;而后者(即POCT)则是面向社区、家庭。互联网浪潮的对IVD大型化、集成化产品的冲击有限(很难想象医院会网上订购全自动生化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在本领域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也不复存在,因为几乎每家医院、检验中心都有业务员覆盖),而对POCT的冲击则不容小觑,因为互联网+的浪潮必定是进入具有巨大受众的行业。 目前,想要在POCT上有所作为的互联网公司由于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无独有偶的是他们都将目标锁定在了慢病管理上。其商业模式基本都是:先建立手机APP,销售传统制造业生产的血糖仪、血脂仪、血压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等慢病管理仪器及配套试剂获取一定利润,其核心业务则是将用户数据上传云端,提供慢病管理咨询等相关服务。 对于汹涌而来的互联网浪潮,传统IVD企业特别是有POCT产品的企业改如何应对呢?下面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马云说过:很多人输在对新生事物的看法上: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因此,首先面对互联网浪潮我们不应视之为洪水猛兽,而是应该主动拥抱互联网,积极学习互联网思维。 在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互联网思维的著作《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中,作者提出了九大互联网思维,其中最重要的是--用户思维。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信息获取的平台,以前掌握信息资源的经销商们的优势已逐渐丧失最终可能会荡然无存,商业将会回归人性,以前以“渠道为王”,将来以“产品为王”。而产品销售只是一个开始,还要通过云平台的统计软件发掘出大数据价值,对用户提供临床辅助决策、医疗质量管理、个性化治疗等全方位的服务。未来就是要看在满足甚至引领了用户的需求方面,是谁做得更多,做得更快、做得更好。
现在,传统企业和互联网公司的界限将变得越来越模糊,互联网公司开实体店,传统零售业开展电子商务,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比如,苏宁电器转型成为苏宁云商;亚马逊于2016年2月5日展示了第一家没有收银台的实体店:Amazon Go。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互联网作为工具改造自己的业务,提升自己的服务。 面对互联网的浪潮,我们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我们的基因,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技能和思维意识。结合互联网思维IVD企业在移动医疗、大数据、新渠道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提出以精准化、自动化、云端化为核心理念的智慧即时检测(iPOCT)的概念。
未来,在亚健康、慢病管理等领域满足甚至引领了用户需求的iPOCT,从而使之推广普及成为“家用电器”,那么创造出POCT的“小米”也绝非天方夜谭。我想面对变幻莫测的未来形势,还有什么是比提升能力、解放思想更好的应对策略呢? 来源:医业观察 作者:机关枪 简介:从事IVD研发多年,关注技术发展、行业动态,微信 loon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