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检验前沿 查看内容

炎症性肠病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14-2-16 22:01| 编辑: 小桔灯网| 查看: 1270| 评论: 0|来源: 临床医师

摘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专指病因未明的IBD,临床表现有腹痛、血便和消化不良等。主要亚型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UC和CD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在组织学 ...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专指病因未明的IBD,临床表现有腹痛、血便和消化不良等。主要亚型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UC和CD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在组织学和内镜检查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一般而言,IBD主要发生在青春期至30岁之间,约10%的患者发生在18岁以下。目前,IBD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内镜、放射性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具有相似临床表现的非IBD患者。大多数病例中,UC或CD的诊断依赖于内镜和组织活检。尽管拥有多种诊断方法,仍有5%-15%的结肠病变患者诊断不明确,而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既有UC的特征,又有CD的特征,即结肠IBD类型待定(colonicIBDtypeunclassified,IBDU),其中的80%最终被诊断为UC或CD。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BD的发生是由于易感宿主在共生肠道菌群的刺激下,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但是,目前打破肠道菌群免疫耐受和免疫防御的刺激因子仍未被发现。IBD患者的血清免疫学反应,包括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ccharomicescerevisiae,ASCA)、抗细胞外膜孔道蛋白C抗体(anti-outermembraneporinC,anti-OmpC)、I2抗体(anti-I2)等抗体,提示共生菌群可能是一刺激因子。另一方面,IBD患者有其肠外表现(如皮肤炎、外周关节炎等),且血清学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CA)、抗胰腺腺泡抗体(antibodiesagainstexocrinepancreas,PAB)、抗杯状细胞抗体(antibodiestogobletcells,GAB)阳性,因此自身免疫相关抗体的产生与其发病及诊断密切相关。

     目前,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关IB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研究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现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IB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且方便快捷,但较低的检测率限制了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因此,为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正确、及时、合理的治疗,改善已发现的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从而提高IBD及其亚型的诊断是目前的首要工作。



来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