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下场,球员抗议!”没错,你没看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话题! 这不是欧冠也不是NBA更不是中超、CBA,但这却是一场竞争“激烈”的比赛!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向国家食药总局建议,“药品电子监管信息涉及国家安全,应立即停止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有企业运营。”其矛头直指进军医药行业的阿里健康。 对此,国家食药总局在做出的回应中强调:药品电子监管码搜集、产生、存储的所有数据、文档、信息和记录,都归该局所有,“任何一方都不能用于商业服务!”。
1.阿里健康的前生今世 2014年1月,阿里巴巴耗资10亿元人民币,控股中信21世纪公司,后该公司股票更名为阿里健康。而中信21世纪公司是从2006年开始,一直负责运营“药品电子监管网”的数据平台。 2014年7月,阿里在手机淘宝和支付宝钱包中推出“药品安全计划” 2014年10月,阿里巴巴和云峰基金入主中信21世纪,正式更名为阿里健康。 2014年11月,“阿里健康”App上线,其中也包括“药品安全识别功能”。 2015年3月,阿里健康App升级至2.0版本,平台接入了新浪爱问医生服务。阿里和新浪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建立完整的医疗健康领域生态。 这是一个基于自己的电商运营能力,中信21世纪对药品信息的管理、对接和数据库,以及强大的物流配送成本控制能力,与地方政府合作,不断网络用户,为其他服务环节的接入打下基础。
2.阿里健康损害了谁的利益? 让谢子龙愤恨不平的是,为了在药盒上加印电子监管码,企业必须在生产线上加装传送带和读码处理器,还得安装价值不菲的软件,聘请专门员工管理。这里里外外又是花钱又是聘请专业人士。这是件费事又费钱的活,费力半天,回过头结果却让“阿里健康”用这个数据信息来和自己搞竞争。 “因为政府行政命令,企业花钱做电子监管码,但所有信息又交给另一个同行竞争企业。这应不应该经过提供数据的企业许可?”E药经理出品人郭云沛说。 药品电子监管相当于药品的“电子身份证”,监管部门希望借此实现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全称监控。那么,这个药品电子监管码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看下表便知
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发展列表:
(医械创新网整理绘制)
“在商业逻辑中,企业要投资,一定要有回报,如果仅仅是帮忙上传这么大的数据,只是放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哪个企业都不会这么干。”谢子龙说。其言下之意不言而喻:随着阿里健康App的上线,传统的医药物流出现了巨大挑战。对比阿里巴巴带给其他领域的巨大冲击,这让大批传统医药流通商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也对未来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
3.焦点 这场争论的焦点到底是什么呢?是谢子龙说的“国家安全”么?当然没那么简单!
如果药品电子监管网能够顺利铺开,那么“阿里云”中储存的,将是中国各类药品从生产、流通、经营和消费等所有节点的全部信息。这个庞大的数据是医药企业尤其是医药流通服务商们梦寐以求的。 这在谢子龙看来,若果一旦发生管理不善,那么这些大数据是非常危险。所以他在“两会”里主要建议就是“信息安全”问题。在他看来,运用大数据的研究方法,可以分析药品电子监管码所蕴含的信息,就能够绘制出国内的疾病发生的时间、地域、周期,进而掌握国人的健康情况;甚至还能通过药品流转,绘制出中国各种战略资源节点图。从这点来看,药品电子监管网里的大数据关乎国家安全,是断然不能为企业所私用的! 然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认为,这个说法“有点夸大”。 他认为,药品相关数据最多只属于公共数据,没有达到涉及国家安全类数据的范畴。此外,一种药品可以治疗很多种疾病,药品和疾病的一一对应关系本就存疑。“单凭这个数据,得到战略节点是不可能的。” 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也认为这个数据并不核心,其本质和全民健康报告并无区别:“在产业界,重大疾病的用药、占比是要求统计的,而药厂的产量和消耗也有行业数据可以参考。” 其实,焦点在于药品流通方式在阿里健康的加入下会发生很大变化,对比电商在其他领域对实体店的冲击,就会很理解谢子龙所真正担心的。 若没有阿里巴巴入主中信21世纪,掌握大量的数据,阿里健康App恐怕也不会这么快上线。也正是有阿里巴巴闪电入主中信21世纪,才使得这场比赛充满了槽点,也在谢子龙眼里成了原本握有生杀大权的裁判下场,去和运动员同场竞技! 确实,阿里健康的出现会惠及消费者,触及到流通商的利益,也会促进市场发展。但阿里从中信21世纪手上拿到数据,迅速推出阿里健康App,手段多少是有点狠。 而对此,国家食药总局在做出的回应中强调:药品电子监管码搜集、产生、存储的所有数据、文档、信息和记录,都归该局所有,“任何一方都不能用于商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