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作为我国心血管领域的领军医院,始终站在医学前沿,尤其在心内外科领域多次实现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随着北京市医疗资源疏解政策的深入推进,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建设成为北京市属医院疏解项目之一,这座新院区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也承载着疏解医疗资源、优化区域医疗结构的历史使命。 作为承接这一战略使命的核心环节,通州检验科面临着多维度的复合型需求:既要承载日均数千样本的高负荷运转压力,尤其是在心血管急诊绿色通道中对样本周转时效的严苛要求,又要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整体效率。与此同时,如何确保跨院区、跨地区的检验结果一致性,尤其是京津冀鲁181项检验结果互认标准的无缝对接,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通州院区还需要具备完善的心血管专科的精准诊断能力,包括心脏标志物、凝血与血栓功能等高水平检验项目的技术转移和应用,进而支撑国家心血管临床研究中心的科研转化和复杂病例的诊疗。在此基础上,打破数据孤岛,通过全开放接口实现实时互联,确保跨域互认报告成为患者诊疗的“通行证”,并为公共卫生防线提供应急检测能力弹性扩展空间,打造“平战结合”的区域协同防控网络。这些需求共同指向了一个目标——将检验科打造成医疗疏解战略落地、区域协同发展的精准检验中枢。 01 副中心医疗新格局: 从政策导向到现实需求 围绕这些核心问题,检验科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与设计:以 “两院区检验同质化”、“向更高效率进阶” 为目标,先梳理朝阳院区检验流程、质控标准与急诊响应机制,再结合通州及周边 “1 小时医疗服务圈” 的辐射需求,明确了 “速度、精准、互认、智能” 四大落地方向。在这一过程中,亚辉龙基于检验科提出的需求,定制部署了 iTLA 全自动化流水线解决方案,将技术创新与医院战略相结合,为通州院区检验科的快速成型与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的落地支撑。 02 战略定位下的现实挑战: 检验科的多重压力 医疗资源下沉并非简单的"搬迁",而是一个涉及技术、人才、管理等多维度的系统工程。传统的医疗资源下沉模式往往面临两大核心瓶颈:一是技术壁垒,即如何确保下沉后的医疗服务质量不打折扣;二是人才瓶颈,即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足够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从患者需求层面来看,通州及周边地区的患者对高质量检验服务的期待日益增长。他们希望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既要求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同时需要快速出报告、减少等待时间。随着院区诊疗量的快速增长,每日数千管样本的处理需求对检验科的处理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
从检验科运营的角度来看,挑战更加复杂具体:检验科团队首先系统梳理了四大核心难题。第一是标准化问题,如何确保两院区使用不同检测系统却不产生结果偏差;第二是效率瓶颈,传统人工操作模式难以满足急诊心血管标志物检测的时效要求;第三是设备整合,需要将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检验设备无缝接入同一系统;第四是人员培训,新院区如何让医护人员快速掌握标准化操作流程。
面对这些挑战,检验科没有简单寻求技术替代,而是与亚辉龙工程师反复讨论最优化的流水线设计方案,开展了为期数周的深度调研和流程梳理。团队重点针对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逐一突破:在样本接收环节,重新规划了样本传输路径,将急诊样本的流转时间缩短了50%;在质控环节,针对心脏标志物等关键项目设置了更严格的质控参数和报警阈值;在设备整合方面,通过统一数据接口,实现了不同品牌设备检测结果的标准化输出。这些基于实际需求的细节优化,为后续流水线的顺利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智慧破局: iTLA流水线如何打通“健康高速路 面对严峻的运营挑战,安贞医院通州院区检验科团队牵头制定了详细的智能化方案需求书,对检测效率、质量一致性、系统开放性和操作便捷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基于这一精准需求,亚辉龙提供了iTLA流水线作为解决方案,并在整个部署过程中全力配合医院的落地工作。
➣在实施阶段,检验科团队也关注流水线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与优化。针对急诊时效性这一核心诉求,团队与工程师反复测试,最终牵头制定了“急诊样本优先”的智能传输路径,确保心脏标志物等关键项目检测在25分钟内完成。为实现与朝阳院区结果互通,科室技术骨干进行了多轮比对实验,设定了更严格的质控参数和校准规则,并将其固化在系统中。针对多品牌设备整合的难题,团队提出了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由工程师实现对接,最终平滑接入了生化、免疫等多平台。 ➣系统平稳运行后,成效显著:在检验科团队运营下,日均样本处理能力稳定在3500管以上,急诊项目报告时间同比缩短50%,两院区检测结果实时互通, 圆满达成了初期设定的“同质化”与“更快速”的战略目标,充分证明了由医院需求主导、技术方案配合落地模式的巨大成功。 04 患者受益: 从技术落地到体验升级 技术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患者身上。家住通州永顺镇的张大爷,就真切感受到了新院区检验服务的变化:今年 68 岁的张大爷有 10 年冠心病史,以前每月都要早起坐 1 小时公交去朝阳院区查心肌标志物,排队挂号、等待结果要耗上大半天,赶上高峰还得饿肚子;现在在家门口的通州院区,早上 8 点通过自助机开单、抽血,8 点 40 分就收到了检验报告,医生根据结果调整了药物剂量,整个过程不到 1 小时。 “以前去朝阳院区,光路上来回就 2 小时,现在不用折腾了,报告还和朝阳院区一样管用,真是方便多了!” 张大爷的体验,正是通州院区检验服务 “同质下沉” 的缩影 —— 截至目前,通州院区检验科的急诊时效达标率达 98%,检验结果与朝阳院区的一致性达 99.5%,已有近 3000 名像张大爷这样的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了 “安贞级” 的检验服务。 结束语 医疗资源疏解的核心,是让 “优质服务” 与 “患者需求” 精准对接。从通州院区检验科与亚辉龙共同商讨方案、打磨流程、调试设备,最终让患者享受到 “省时、省心、放心” 的服务。
亚辉龙 iTLA 流水线的价值,不仅在于提升了检验效率,更在于它用 “开放、适配、智能” 的特性,为医疗资源下沉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案 —— 无论是流程磨合中的细节调整,还是针对患者需求的时效优化,都印证了 “技术只有贴合医疗场景,才能真正赋能患者”。
未来,随着京津冀医疗协同的深入,这样的 “需求 - 技术 - 落地” 模式,或将成为更多医疗机构疏解的参考,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 “沉下去、用得上、惠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