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欧睿国际都会在年初发布对商业具有重要价值的年度消费者趋势。这些趋势不仅帮助我们勾勒出全球消费市场的未来格局,还提供了对消费者生活方式、消费行为以及企业策略调整的深刻洞察。
2025年,全球经济环境仍然充满挑战,根据欧睿国际2025年1月发布的《2025年经济与消费者报告》,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实际 GDP 增长率)预计将维持在3.2%左右。高企的成本、不确定的地缘局势都令整体经济复苏充满变数。
聚焦中国,随着各地2025年 GDP 预期目标陆续出炉,大部分省市2025年 GDP 增长目标不低于5%。在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指引下,国内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健康消费、智能消费与低碳消费成为重要增长点,网络零售市场和下沉市场则为整体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展望2025,我们认为中国消费者需求正呈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与深度融合。他们不仅追求满足情感与健康的体验,也更加关注先进技术的融入、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以及品牌所传递的价值观。我们认为以下五大趋势正重塑中国消费生态,这些交织的趋势不仅勾勒出了未来的消费图景,也为企业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指明了方向。 去繁从简Filtered Focus
在信息爆炸、商品选择过多的时代,消费者越来越“需要”一种“去繁从简”的购物体验。面对海量的消息和琳琅满目的产品,他们渴望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找到真正满足需求的商品。
而在中国,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品品牌已日趋饱和。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十四五”以来,我国每年的商标申请量均超过700万件。在经济迅速成长的同时,消费者也被淹没在大量的消息和无穷的产品选项中,“去繁从简”迫在眉睫。
从线上渠道来看,根据欧睿国际2024年“消费者之声:数字消费者调查”,有27%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更便捷的线上平台导航将改善他们的网购体验。此外,23%的中国消费者希望线上平台可以基于用户画像推荐商品。
随着消费者高涨的呼声,AI 与算法技术不断升级,平台和品牌得以更加精准地推荐商品,缩短消费者购物路径。例如,“淘宝问问”作为电商行业首个生成式 AI 应用已日渐成熟,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结合平台数据推荐商品,抖音电商也开始试水其电商服务“AI购物小助手”,向用户展示与需求具有较高相关性的短视频,小红书则整合种草内容和购买链接,提供一键下单等功能,让消费者可以边看边买,避免跳转的麻烦,提升购物效率。
当然,“去繁从简”也不仅是线上平台的专利,除了通过大数据与大模型进行数字化赋能,更多企业从实体出发、从产品出发、从叙事出发,通过满足消费者诉求,实现了可持续增长。 清晰标签:让商品“开口说话”与“诉诸情感”
在“惜命”潮流的推动以及老龄化日益深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的适老化相关的消费在不同行业都在出现新的动能。根据欧睿“消费者之声”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老年消费者最关注的健康问题包括记忆、心脏、消化和行动能力。
这些健康需求也直接体现在了消费市场的增长上。以心血管健康为例,根据欧睿数据库统计,过去两年内,以鱼油、辅酶 Q10 为代表的心脏健康相关的维生素及营养补剂在中国市场的复合增长率高达28%。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消费者对心血管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
此外,围绕抗衰老与延长寿命的需求,一些针对细胞健康的新兴产品也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反响。例如,2024年拜尔 one a day 推出的新品细胞御龄丸,声称能够通过抵御自由基、抗炎、维持 NAD+ 水平等方式达到细胞级抗老。 拜耳OneADay细胞御龄丸
除了营养补剂的热潮外,适老化消费者的“惜命”理念还体现在生活质量的提高上。随着中国整体人均收入的逐年攀升,如今的适老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意愿都有很大的提升,特别体现在对其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适老化改造上。
有助减少意外风险并提高日常生活质量的安全、便利、舒适的居家环境已经逐渐成为现今适老人群的标配。由此催生的对于无障碍浴室设计、防滑地板、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等适老型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推出创新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
例如,在2024年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三星展示了如何通过 safety care 功能,了解老年人的日常起居情况。通过将不同的 AI 家电以及智能手表、手机、戒指等设备作为信息的输入端口,监护者可以实时观测老年人的位置、当天的食谱,以及是否发生摔倒等紧急情况,守护他们的健康。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潮推动下,新兴应用层出不穷,为消费者生活带来了显著便利。以改善客户体验为例,新型 AI 聊天机器人正在成为零售领域的亮点工具。数据显示,约40%的中国消费者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购物过程中的最大优势在于提供更具个性化的辅助服务,以及精准匹配的产品推荐。这种高效与智能的服务模式正逐步改变消费者与品牌的互动方式。
然而,随着 AI 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对其可靠性与安全性也产生了更多质疑。许多人发现,AI 生成的内容结果有时难以令人满意,甚至可能加深信息茧房的现象。这些问题引发了对 AI 技术应用边界和潜在风险的深刻反思。
即便如此,消费者并未因此对 AI 失去信心,而是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一技术。他们逐步认识到 AI 的局限性,同时也承认其在优化效率、提升体验方面的潜力。未来,AI 的应用将需要在满足功能需求与建立信任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这也是技术进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便利与质疑并存的技术进化
AI在智能家电与机器人领域的崛起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推动智能家电与机器人领域实现突破式发展,并为消费者生活注入全新体验。在中国市场,智能家电的渗透率逐年提升。
例如,在较为传统的冰箱市场,智能冰箱已占据24%的市场份额,而在更为新兴的洗烘一体机市场,智能设备的占比已超过40%(按数量计)。这些数据彰显了科技融入家庭的基础趋势,也为更复杂的 AI 应用铺平了道路。
如今,生成式 AI 的技术力量正在推动更加先进的智能设备进入消费者视野。近日,石头科技推出的 Saros Z70 扫地机器人,凭借 AI 识别技术,能够识别数百种物品,并通过机械臂精准抓取与投放,协助完成袜子、玩具等物品的收纳工作。这种从清洁到收纳的延展功能,为家庭生活带来了全新的便利与智能化体验。
资料来源:石头科技官网
此外,生成式 AI 在陪伴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也在迅速增长。这些机器人借助 AI 技术,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互动体验。更进一步,生成式 AI 还正在向养老护理与医疗保健领域探索,通过优化交互与智能功能,助力解决社会化服务的痛点。 生成式AI在智能应用市场的突破
生成式 AI 技术正在智能应用市场掀起一场变革,其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尤为抢眼。从妙鸭相机的爆火开始,消费者逐步见证了 AI 在图像生成与编辑方面的强大能力。借助这项技术,用户能够轻松实现照片风格化、动态生成虚拟形象等功能,为日常记录与创作增添了更多创意与乐趣。
美图秀秀、抖音等“国民”APP 也纷纷引入生成式 AI 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图像处理体验。尤其是美图秀秀,这款已推出16年的“元老级”APP,推出基于生成式 AI 的订阅服务,不仅提升了用户粘性,还为产品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展现了 AI 技术赋能传统软件焕发新生的巨大潜力。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的结合,将持续推动智能应用市场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资料来源:美图秀秀
生成式AI应用背后的争议与隐忧
尽管生成式 AI 技术在消费市场展现出诸多潜力,其现阶段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局限性,且伴随而来的争议也不容忽视。消费者对 AI 产出结果的可靠性与影响心存疑虑,这些担忧集中体现在版权保护与信息多样性两大领域。 在AI绘画领域,版权问题引发了持续不断的争议。一方面,AI 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模仿性以及产出能力使得艺术家担心作品知识版权更容易受到侵害且更难维权;另一方面,普通用户也面临使用 AI 创作的内容是否可能引发版权纠纷的困惑。这种双向的不确定性,使得 AI 在创意产业中的普及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此外,对于内容消费者而言,生成式 AI 的学习模式或许会强化信息茧房的现象。AI 根据用户的偏好生成内容,虽然能提升个性化体验,却可能进一步限制用户接触多样化信息的机会,形成“越了解,越局限”的风险。
而随着 Deepseek、豆包等对国内用户更友好的 AI 软件加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更多用户开始接触到 AI 幻觉的概念,而不可避免地 AI 幻觉也使得消费者对 AI 生成的内容的真实性逐渐产生疑问。这些潜在问题令部分消费者对生成式 AI 的长期影响抱有审慎态度。 生成式AI前景广阔,但信任建设是关键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吸引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零售商通过智能虚拟助手提升客户体验,家电制造商推出更加智能的设备。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专业人士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对这项技术进行投资。目前,生成式 AI 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数字化和营销领域,但其在家电等消费领域的潜力也令人期待。
然而,技术的广泛应用并非毫无挑战。AI 生成内容并未完全得到消费者的普遍接受。因此,在技术研发与应用过程中,企业需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确保技术透明,才能与消费者建立信任,推动生成式 AI 在更广阔市场的落地与普及。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