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932|回复: 0

[政府监管] 十三五期间,医械分类管理将有这些新动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1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推进医疗器械分类管理改革是“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医疗器械分类管理改革也是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五”期间,推进医疗器械分类管理改革的总体设想是:健全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及专业组,建立医疗器械产品风险评估机制和分类目录动态更新机制。
  

我国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

  
分类是医疗器械监管的基础,关系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各环节具体制度的建立。我国医疗器械实行三级分类管理,按照风险程度由低到高,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分类的原则是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判定。

医疗器械具有多学科覆盖、知识密集型的特点,涉及机械、电子、材料、生命科学等众多学科,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又具有跨专业的综合性,产品众多,组成各异,风险跨度大,从最简单的纱布、棉签,到植入人体支持维持生命的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等,都属于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对其管理应当按照风险等级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实行分类管理,以符合医疗器械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要求。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也是国际通行的规则。

我国实行分类规则指导下的分类目录制,即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并存,以分类目录优先。《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和《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作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配套的涉及分类管理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目前,《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已经发布,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意见。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并根据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情况对风险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分类目录及时进行调整。对医疗器械风险变化的分析和评价,应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以及使用单位、行业组织的意见,并参考国际医疗器械分类实践,对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做出客观判定。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与医疗器械分类管理相关的文件应对社会公布,包括《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和新医疗器械的分类结果、医疗器械管理类别的调整结果等。

  
医疗器械管理类别确定的主要依据

  
评价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医疗器械的预期目的、结构特征、使用方法等。

具体来说,根据预期目的和结构特征的不同,医疗器械可分为有源医疗器械、无源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三大类。

每一类又分别具有若干种使用形式,如无源医疗器械主要包括药液输送保存器械、改变血液体液器械、医用敷料、外科侵入器械、重复使用外科手术器械、一次性无菌器械、植入器械、避孕和计划生育器械等;有源医疗器械主要包括能量治疗器械、诊断监护器械、电离辐射器械、有源植入器械、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体外诊断试剂则包括试剂盒、校准品、质控品、试剂、微生物培养基、样本处理用产品等。

确定医疗器械的分类时,还需考虑医疗器械是否接触人体、接触部位、对人体产生损伤的可能性、对医疗效果的影响、使用时限等使用状态方面的因素。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用于指导制定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和确定新的医疗器械的管理类别,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

由于医疗器械的复杂性,评价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必须根据医疗器械的预期目的、结构特征、使用形式和使用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适合的管理类别。

因此,医疗器械分类界定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改革分类界定工作模式
  

为完善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工作机制,保障医疗器械分类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2015年11月2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成立了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作为医疗器械分类及相关工作的技术支撑。

该委员会由执行委员会和若干专业组组成,秘书处设在总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将目前由该中心直接组织专家开展分类界定工作的运行模式,逐步过渡到由分类技术委员会及其各专业组研究分类界定。

第一届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执委会由36名委员组成,将按照分类技术委员会专业组设置方案,组织开展有源手术器械,无源手术器械,放射治疗和医用成像器械,诊察、监护和急救,物理治疗器械,有源植入器械,无源植入器械,透析、体外循环器械,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眼科器械,口腔科器械,妇产科、生殖和避孕器械,医用康复器械,中医器械,医用软件,临床检验共16个专业组委员的征集工作,积极吸纳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研究等方面卓有建树的专家及多年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监管、审评、检验专业人士组成专业组。

专业组的建立,将推进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工作模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其在医疗器械分类界定中的专业作用。
  

建立目录动态更新机制
  

现行的2002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已使用10余年。这期间医疗器械行业高速发展,产品种类迅速增长,技术复杂产品不断涌现,2002版《目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2002版《目录》仅提供产品类别和品名举例信息,缺乏产品描述和预期用途等界定产品的关键信息,容易导至分类管理工作中理解不一致,影响注册审批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来源:网络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