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348|回复: 0

[技术杂谈] 当前基因科技的十大方向与我国分子诊断存在的5大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640.webp (2).jpg
在2016年我们看着基因科技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那么在2017年,基因科技又有哪些方向会取得突破呢?我国分子诊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2017年基因科技最可能突破的十大方向
2017年1月3日,基因谷列出了2017年基因科技最可能突破的十大方向,经过网友票选,现按照得票数进行排列:

一、大众基因检测火热:中国人对基因检测的认知增多和自我认识意识的增强,使得接受基因检测的人群数量在2017年大幅攀升。

二、基因检测在疾病风险预测和早期诊断应用上取得进展,由于表观遗传学以及液体活检研究深入,基因检测与疾病的风险关联性得以加强,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明确性疾病风险预测与早期诊断。

三、建立起华人基因数据库,并被各医院和基因科技公司广泛使用,基因数据分析不再使用欧美的数据库,不再各自为政,实现数据库统一。

四、肿瘤靶向基因研究取得快速进展,更多的疾病基因靶点被发现。

五、中国基因检测数据共享:无论是医院还是基因科技公司,将他们的检测数据共享到公用平台,供所有基因科技研究人员共用。

六、三代测序技术突飞猛进,国内企业使用三代测序技术增多,二代测序技术逐步被替换。

七、血液液体活检技术突破:血液液体活检在肿瘤检测上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不足问题,将在2017年取得突破性进展,液体活检在肿瘤诊断上的临床应用大幅增加。

八、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遗传性疾病治疗,尤其是生育前的基因改良和胚胎选择。

九、尿液液体活检技术取得突破:由于尿液具有比血液可取量多得多,可以弥补血液液体活检灵敏度缺陷,尿液液体活检可能成为肿瘤液体活检的一个新方向。

十、测序设备小型化增加:类似牛津纳米孔MinION测序平台—这样的快速、便携式基因测序仪器,被广泛应用于现场基因测试。



当前我国分子诊断存在的5大问题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沈立松 谢国化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基因诊断技术不断快速发展,临床应用也在快速增加,但我国分子诊断领域也存在着五大问题:
一、检测主体不明确

长期以来,我国的临床分子诊断项目开展的科室主要是经过临检中心评审的医疗机构检验科,都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检验人员一般都经过规范化培训,有较好的分子诊断相关检测操作质量意识。近年来以个体化治疗为特征的个体化精准医学正快歨走向临床医学的前台,带来了"药物基因组学"和"分子病理学"等概念。于是,近年来相关个体化医学检测在全国众多医疗机构的药学部、病理科、肿瘤科、妇产科、眼科,甚至中心实验室开展起来,状况与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病原体核酸PCR检测情况类似。



二、从业人员不达标

我国目前在分子诊断相关遗传咨询和伦理审查方面属于空白,遗传咨询师培训滞后,缺乏临床咨询经验。另外,也存在长期忽视基因检测的伦理问题,包括患者遗传信息的隐私保护、分子诊断报告的临床解释与心理咨询辅导等。由于分子诊断对标本采集、处理及质检要求高,标本采集人员应训练有素,实验室检测操作人员除了需要熟练的检测操作技能外,还须具备检测项目与相应临床应用相关的基本知识储备,比如个体化药物治疗检测项目与相应药物临床应用之间的关系。

检验医师需要时刻跟踪最新临床科学研究进展,能够分析临床病例实际治疗效果与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具备与临床医师沟通及根据患者情况,提出进一步检测建议和提供相应治疗建议能力。而目前很多临床实验室的从业人员素质不能满足所开展分子检测项目需要。此外,与临床沟通的检验医师匮乏,检验实验室与临床医师根据分子诊断报告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薄弱,造成临床医师对分子诊断的忽视。目前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针对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的专业分析人员缺乏明显。

三、质量监管不到位

由于分子诊断技术方法多样复杂以及国内检测机构多手工操作的这一客观事实,不便于建立统一规范的质量监督体系。开展分子诊断的实验室有些项目的质量控制由本实验室自发进行,缺乏室内质控、室间比对和行业监督;有的项目则根本不进行能力验证。还有的实验室不参加质控项目,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分子检测项目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也是分子检测报告得不到临床重视的原因之一。目前虽然卫生计生委也开展了一些测序项目检测的质控,但参加单位均是出于自愿自觉,对不参加的单位或参加但不合格的单位没有整改纠正措施。

建议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建立全国统一的分子诊断质控体系,制订详细的分子检测项目质控标准和持续改进措施,制定已获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体外诊断产品(in vitro diagnostic device,IVD)和LTD监管两条线,由卫生行政部门发布、质控中心和地区临检中心组织实施和监督。考虑到分子检测项目发展迅速这一特殊性,需要进行并及时更新分子检测项目的标准物质制备、能力验证和质控评测,避免长期监督空白。



四、LDT项目发展不足

受限于我国现有的检验项目注册审批制度和收费管理制度,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开展的LDT,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距甚远,无法满足临床诊疗日趋增长的个体化与精准化的需求。建议采用试点单位开展和适当质量监管相结合的办法。

一方面对国家临床重点检验专科建设单位、通过ISO 15189或CAP认可的三甲医院检验部门局部放开,对于有条件的大型医院医学检验部门逐步放开甚至鼓励适当发展LDT项目。

另一方面,实行适当的质量监管,所谓适当即是要充分考虑目前国内LDT发展的现实,如果对"萌芽"状态的LDT参考美国试行过于严格、过度的监管,将可能极大的阻碍医学检验实验室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可以在及时总结LDT试点单位开展经验的基础上,为LDT在更大范围内的科学合理运用创造条件。在创新发展中科学合理的监管应成为我国LDT监管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五、收费标准和医保政策滞后

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发布了《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2013版)》和《非营利性医疗服务项目(2013版)》,其中包含了比较齐全的分子诊断收费项目,各省也颁布了或正在加紧制订颁布自己的收费标准,但是项目收费标准制定相对于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还是显得比较滞后,很多项目比如发展比较迅速的二代测序项目还需要借鉴一代测序项目收费,即使是一代测序项目收费规定也不尽合理,比较笼统,不便于临床实际开展执行。比如上海市只明确了一代测序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测序法600元/测序反应,对于其他测序技术类型收费规定中没有明确具体说明。其次,即使目前有明确清晰的收费标准,医保部门还尚未响应,导至患者存在检测费用的制约,也影响和限制了目前分子诊断应用的健康发展。

来源:基因谷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