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570|回复: 0

[液体活检] ABC for CTC 技术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6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Q1:CTC的分离方法主要基于哪些策略?
        CTC分离的方法主要基于两种基本策略,一种是依赖于免疫标记的方法,就是利用识别CTC(或非CTC)表面的特定抗原的抗体,来筛选获取CTC;另一种是不依赖于免疫标记的方法,就是利用CTC异于血液中其他细胞的物理或细胞学特质,来分离CTC。还有一些方法,是综合了两种策略。

Q2:依赖于免疫标记的CTC分离方法及代表产品线有哪些?
         依赖于免疫标记的CTC分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阳性(正向)分选:就是利用识别CTC表面的特定抗原抗体,来筛选获取CTC。目前商业化平台使用最多的CTC抗原标志物是EpCAM。使用的物理平台有基于微珠分选(microbeads)和微流体(microfluid)分选,代表产品线有CellSearch®,AdnaTest®,CellCollectorTM,HB-Chip等。
  • 阴性(负向)分选:就是利用血液细胞中非CTC细胞共有的抗原抗体,去除掉非CTC细胞,然后剩下的细胞作为候选的CTC细胞。目前主要去除的是淋巴细胞,采用的抗原标志物是CD45,代表产品线有MACS®,EasySep®。
  • 综合正向和负向分选,如CTC-iChip®。


Q3:不依赖于免疫标记的CTC分离方法及代表产品线有哪些?
       不依赖于免疫标记的CTC分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根据CTC细胞大小。通常CTC体积相比血细胞偏大,因此可以通过选择特定孔径的滤膜来实现CTC的分离。代表产品有Parsotix®,ISET®。
  • 根据CTC的密度。通常CTC比重相比血细胞较大,因此可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或特定离心速度,将其与血细胞分离开。代表产品有DFF chip。
  • 根据CTC的生物学性质。CTC作为肿瘤细胞,在细胞学功能上相比血细胞具有特殊性,可通过这些特殊生物学性质来分离CTC。代表产品有EPISPOT(主要是通过监测短期培养的CTC释放MUC-1,PSA,CK19);VitaAssay®(主要是通过检测短期培养的CTC的迁移能力)。但是这类产品通常都需要和一个初步的CTC富集或分离平台联用。


Q4:选择哪一个平台开展CTC研究最合适?
       CTC所有分选平台都有各自的优劣性,选择何种平台开展CTC研究主要取决于研究目标和领域。

Q5:如果要开展CTC的临床研究,建议选择哪一个平台?
        对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这三种CellSearch®已经获得FDA应用许可的肿瘤类型,CTC的临床研究建议采用CellSearch®平台。因为这使得结果与临床应用更密切相关,更便于与同领域相关研究进行比较,更便于同领域去验证(这是基于CellSearch®平台的高度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我们可以看到在一线肿瘤临床杂志中,这三种肿瘤涉及到CTC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CellSearch®平台。
       对于其他类型肿瘤,CellSearch®平台基于上述原因,仍然是首选。但是其他类型的商业化平台也是被广泛接受的,因为在这些肿瘤中,CellSearch®平台的优势并没有被FDA所确认。

Q6:如果要开展CTC分子特征研究,建议选择哪一个平台?
        如果拟开展对CTC分子特征(例如基因组DNA分析,mRNA表达,microRNA表达等),那么建议可以采用细胞得率较高的CTC分离方法。整体上,负向分选和不依赖于标记的方法获得的CTC,相比正向分选能够获得更多地CTC细胞。这样在同样的外周血样品中,能够获得的CTC更多,使得后续实验安排设计更加从容。
        另外,在平台选择上应根据后续分子研究的类型(DNA,RNA或蛋白质),确定选择的平台是否会对检测目标产生影响(主要是一些细胞固定,及染色步骤)

Q7:如果要开展CTC功能学研究,建议选择哪一个平台?
        如果要开展CTC功能学研究(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成瘤能力等),建议采用不依赖于标记的方法,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方法会获得更多的CTC,另一方面这些方法通常对CTC的伤害性刺激较小,使得获得的CTC细胞活力会更强(相比之下,基于免疫标记的CTC分离中洗脱环节中巨大的剪切力会对CTC细胞活力产生很大的影响),更有利于后续的细胞培养和细胞功能测试。常用的产品有DEPArrayTM。
         某些负向分选平台也支持后续CTC功能学研究。

Q8:CTC提取的DNA或RNA能够用于测序么?
        CTC提取到的DNA和RNA都是痕量的,必须要通过特定的单细胞核酸扩增技术(详见后续【技术宅】专题介绍),才能用于DNA或RNA测序。

Q9:当前CTC相关技术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笔者认为,当前CTC分离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基于免疫标记的CTC分离平台,高度依赖EpCAM抗原。

        EpCAM在许多肿瘤中被证明灵敏度不够——很多肿瘤细胞并不表达EpCAM,并且EpCAM+肿瘤细胞是具有肿瘤干细胞性质(例如肝癌)。这种不足引发的直接后果,是CTC检出率偏低——相当数量的外周血样品无法检出,或者检出几个细胞(<5),从而极大地约束了CTC的临床适用范围。

  • CTC的分离步骤标准化程度较低。

        CellSearch&#174;平台采用的策略,并不是最先进的,灵敏度也不是最高的(远远低于基于微流体的CTC检测平台)。但是它是唯一一款通过FDA临床应用许可的CTC平台,最核心的因素,它实现了血液样品获得后,所有CTC分离操作步骤的自动化集成。这将操作者实验操作引发的误差降到了最低,使得CTC分离检测结果更加稳定,更可被重复。

  • CTC的判读过于主观性

       CTC的分离和判读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步骤,目前判读CTC的主要标准是基于一些染色方法(包括免疫组化,染色质结构异常和核型染色等)。而除了少数平台实现了判读的自动化(CellSearch&#174;),大部分依赖于观察者的主观判断,因此观察者间的误差较大。

  • CTC细胞富集效率和回收效率难以平衡

        随着CTC临床应用的快速进展,未来CTC相关研究已经不满足于计数,而要在分子特征和细胞功能方面有所突破,这就要求CTC分离技术在实现高度富集的同时,也要能够实现有效地回收具有细胞活性的CTC,便于后续研究。
       但与之不匹配的是,目前主要的CTC细胞分离平台大多在富集效率(CTC占分离细胞总数的比例)和回收效率(能够获得具有细胞活性的CTC数目占总CTC数目)两个方面难以取得较理想的平衡。
     富集效率越高的平台(如微流体平台),往往意味着对CTC更强的亲和力,这也势必导至回收过程中要对CTC施加的压力更大,这必将导至回收的CTC在数量和活性上将受损。相反,损伤性较小的CTC分离平台,尽管可以较好的回收到更多,有活性的CTC细胞,但由于其特异性较低,会带入大量的血细胞,也影响CTC的后续研究。
        现在已经有新的平台不断涌现,力求实现这两者的完美平衡。例如有研究者研发出基于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微流体平台,在实现高度特异性分离CTC之后,能够通过迅速降解平台材料,实现分离的CTC无损释放。Biodegradable nano-films for capture and non-invasive releas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Biomaterials 2015, 65: 93-102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6142780

来源:卓 & Lee 液态活检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