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结核防控再迎新兵。 11月5日,bioMérieux(梅里埃)与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牛津纳米孔)联合宣布推出全新产品,AmPORE-TB。 这是一款基于纳米孔测序平台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方案(研究用途 RUO),可在同一天完成耐药突变位点的识别与报告。 AmPORE-TB 建立在Oxford Nanopore的GridION台式测序系统之上,可在数小时内读取并分析结核菌基因组中与耐药相关的 24 个关键靶点。通过内置自动化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报告模块,用户能在现场快速获得耐药型判读结果。 这意味着,以往需要数周的耐药培养与药敏检测过程,如今可望在当天完成初筛与基因溯源。对公共卫生防控、临床分层治疗,都是巨大跃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全球每年约有 40 万例多药耐药结核(MDR-TB) 新发病例,而 99% 的病例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 AmPORE-TB 的推出,正是面向这些高负担地区:由Oxford Nanopore负责设计与制造;由bioMérieux在除美国以外的市场进行分销;目前为研究用途产品(RUO),但已符合WHO的相关性能标准。 此次合作结合了牛津纳米孔的快速测序能力与梅里埃在全球诊断网络的落地经验。双方认为,这不仅仅是推出一款产品,更是在耐药结核诊断上建立一个新的标准:开放式测序平台 + 智能化报告系统 + 全球可部署的供应链。 这也意味着,未来结核病耐药监测不再局限于中央实验室,而可望走向资源有限的基层环境中。 结核病仍是全球范围内致死最多的单一传染病。而在抗药菌株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谁能更快、更准地识别耐药类型,谁就掌握了防控的主动权。 AmPORE-TB 的问世,是一次诊断学意义上的“速度革命”。它不只是科研创新,更是全球结核控制体系向“实时检测、精准响应”迈出的关键一步。 若 AmPORE-TB 未来进入WHO预认证(Prequalification)流程,将可能成为首批具测序功能的 WHO-PQ 结核诊断产品之一。 这不仅有助于加速其在全球项目(如全球基金、UNICEF)中的采购应用,也意味着分子测序技术正被正式纳入全球公共卫生诊断体系。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