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的高潮,终于成为过去式。 前几天,合肥对7天一次的核酸检测按下了暂停键,这是第一个退出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省会城市。 目前,山东德州、广东惠州、江苏苏州、安徽黄山……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放开核酸检测要求,允许市民自由流动。 怎么突然就不测了? 要知道,之前很多地方都表示要搞常态核酸圈,成千上万的“核酸采样亭”拔地而起,河南4.68万的采样亭搞的飞起。 短短一年的时间,中国一年的核酸检测量,就增加了45倍! 但仅仅是一个月后,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国家新令“核酸检测不得动用医保资金”下来后,这股核酸检测热情迅速散去——谁愿意花自己的钱?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01 显然,常态化核酸检测是个巨耗钱的事儿。 有人测算,上海在本次疫情期间核酸检测的花销约为134亿! 若14亿人的一半人口进行一年的常态化核酸,则需要花费9000亿! 如今,已经发生了多起地方财政支付存在延迟或拖欠现象。 哪怕是中国最富庶的上海,也宣布免费的检测只能维持到6月30日。 这还只是看得见的成本支出。 看不见的是,核酸检测的常态化,极大影响到了经济活动。 以深圳来说,3月25日,深圳全网客运量为383万人次,仅为去年日均客运量的64%。 而据交通部的信息,2022年5月,全国51个轨道交通城市客运量环比去年下降了39.0%。 常态化核酸检测之后,大家不想出门旅游了,不想谈生意了,也不想出去吃饭了。 那么,经济还怎么发展? 核酸检测,增加了城际间的交流成本,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