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兽只是透过门缝向门外看了一眼,门口等待的人群早已经开始了狂欢的浪潮。 大家好,我是IVD大肉包,今天聊聊抗原检测。 这两天,IVD行业最劲爆的新闻无非是国内开放抗原自测项目。两天内,五个证密集获批,相关企业股票一路飘红。抗原自测项目在国内能否复制核酸检测的规模和神话,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我的判断是不会,短期内也不可能。 国内在中短期内应该还是会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策略。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在过去的两年内,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相对而言低成本的。当一个系统趋于稳定,冒然替换一个新的体系,风险太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诚然,基于目前的时间节点(22.3.13),国内的疫情多点开花,有业内大佬表示,这次疫情规模太大,干脆趁着抗原开放,放弃清零政策。 我的观点是,在新冠有口服药,成本可接受的特效药之前,新冠大规模流行株死亡和重症率降低到不会发生医疗事故之前,国内绝无可能放弃动态清零政策。 我们通过艰苦卓绝的两年奋斗,实现了目前相对稳定的,不受疫情影响的社会生产环境。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冒然放弃清零政策,一切努力都会付之东流,前功尽弃。 国内的疫情防控政策,目前来看,想放开,最少是分阶段,有条件的,逐步的。 过去的两年,实质上,是以核酸检测为中心,进行患者分流,构建起来的防疫体系。这个体系,现在开了一个口子,从核酸检测为王,到核酸检测为主,抗原检测为辅。 那么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抗原检测有可能会有大的使用量吗?我认为答案是不会。 我们先来看看《抗原检测应用方案》中,抗原的使用场景。抗原检测适用人群有三类:1、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呼吸道患者;2、隔离观察人员;3、抗原自我检测的社区居民。 1和2的人群不大,1的使用条件是基础医疗机构没有核酸检测能力,可使用抗原检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稍微扩充想象力,扩大到各大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也能够使用抗原检测,但是目前核酸检测已经非常普及,收费已经降低到30多块钱,从结果可靠性、经济实惠性考虑,核酸检测都是首选的。 2涉及到的隔离观察人员,在清零政策的大背景下,人群更少。 至于3,我想这个应该是各大资本集体狂欢的原因,实际上居家自测,在没有政策强制要求的条件下,就是一个伪需求。国外居家自检用得好,是把抗原检测结果作为上学,上班的凭证,清零背景下,自费购买抗原检测试剂,没有必要也没有需求,政府统一购买,免费发送,也基本没有可能性,疫情两年,医保亏空严重。 所以结论是,在清零大背景下,抗原检测,绝对没有可能达到核酸的检测规模,国内的动态清零政策至少是一个中期政策。 方案在出台初,就已经明确提出,抗原检测要纳入到集采范围,核酸集采价格的崩塌历历在目,目前最低是5块出头。 抗原检测的成本理论上比核酸检测更低,集采价格可以想象,5块封顶,3块正常,有可能摊到2块。 另外按照国内审批的速度,最终获批的抗原检测厂家,会不会到20-30家。核酸检测国内的造富神话,不可能重现了。 2020年,抗体检测实际上就已经获批,2年时间,抗体检测在国内基本属于沉默状态。此次抗原检测的放开,我个人认为是,一次国家防疫政策的一次微调,也是一次试探,标志着,动态清零政策的松动,也是分阶段,逐步放开的第一步。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逐步放开的第二步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医疗机构的住院患者和陪护的日常核酸筛查,在低风险区域,逐步放开。 过去两年核酸医疗检测机构,高压,高强的检测状态无法长期持续,有可能会稍微的在收效不太明显的领域,开松核酸检测的频次和强度,将核酸医疗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释放出来。 这一部分释放的检测能力,会平摊到与新冠有直接资源竞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项目上,HPV检测,呼吸道病原体检测,HP耐药检测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所以,让子弹再飞一会,“等等党”终究会胜利。 总结: 抗原检测的使用人群和销售天花板很低,最大的使用量是,隔离人群,发热门诊或者呼吸门诊做初筛。抗原自检,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没需求也没必要。想通过抗原检测暴富的厂商,可以洗洗睡了。 假设国家政策稍微放开,要重点关注与新冠有资源竞争的项目,HPV,呼吸道,HP耐药项目会是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