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细细扒一扒反转录,我们真的会做实验吗? 这周安排实验室的小姑娘测序一个LV病毒的一段。基本的步骤是先对病毒进行处理,释放病毒核酸,然后反转录,对cDNA进行PCR,最后对产物进行测序。 第二天就看到了小姑娘一脸愁容,原来是PCR跑胶结果显示没有目的条带。 “老师,我都是按照SOP一步步做的,很仔细,可是还是没有P出来。”小姑娘很委屈。 我深呼吸了一下,让自己恢复理智,这个项目客户催的紧,本身已经容不得一点差池。接手这个实验的小姑娘已经做了4年的QPCR及分子实验。但很明显,她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我让她坐下,开始从她的实验思路开始复盘,寻找她的思维漏洞。对于研发人员来讲,解决单次实验问题并不是最主要的,优化思维方式才是最核心的。 我问:“这个实验跟你之前做的QPCR实验有何异同?” 小姑娘答:“之前的实验样本基本都是纯的RNA,这次是慢病毒,病毒的核酸是也是RNA,所以多了一步病毒前处理步骤,其他的反转录步骤都是一样的” 我继续问:“反转录的原理是什么呀?你说说看” 小姑娘答:“是指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一条与之互补的DNA链cDNA的过程” 我接着问:“不错,所以基于这一原理,你说说看,反转录反应过程需要哪些组分呢?” 小姑娘答:“逆转录酶、反转录的引物、dNTPs、buffer、水等” 我接着问:“那既然是以RNA为模板,反转录的引物和我们平时用的普通的扩增引物有什么不一样呢?” 小姑娘支支吾吾说不上来。 我接着问:“我们现在用的反转录试剂中的反转录引物你有看过吗?说明书里应该有。” 小姑娘红着脸说:“没仔细看过,因为从来也没失过手啊。” 我气笑了,让她直接把试剂说明书拿了过来,找到了引物类型,是Oligo(dT) 。我没有再追问了,她肯定也不知道Oligo(dT)适用的样本类型。于是直接开始给她授课了。 我指着说明书说道:“商业化的试剂盒通常将反转录组分预混成Master Mix,极大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结果的重复性。研究者只需加入模板RNA和引物即可。但是手上操作方便了不代表思考方面可以偷懒。目前我们可以用Oligo(dT)、随机六聚体、基因特异性引物(Gene-Specific Primer, GSP)作为反转录引物,但它们各有用途。 其中,Oligo(dT)由12-18个脱氧胸苷酸组成,通过与真核mRNA 3'末端的poly(A)尾特异性互补配对而结合。但是Oligo(dT)仅反转录带poly(A)尾的mRNA,对于原核生物无poly(A)尾的mRNA,它并不适用。 而随机六聚体是由4⁶ = 4096种可能的六碱基序列组成的混合物。它们可以随机结合在任何RNA链的任何位置。其通用性强可反转录所有RNA,包括mRNA、rRNA、tRNA、病毒RNA、 miRNA等。适用于任何物种。另外,对降解RNA兼容性好:即使RNA已断裂成片段,随机引物仍能结合并启动反转录,提供更稳健的结果。但其也有缺点,比如背景信号较高:会反转录所有RNA,包括不关心的rRNA,可能稀释目的cDNA的比例。 GSP则是一条根据目标RNA序列精心设计的反义DNA寡核苷酸引物(通常18-25 nt),能特异性地与目的RNA的特定区域互补结合。仅反转录目标RNA且反转效率最高。缺点是成本较高,每个靶基因都需要合成一条特异性引物。” 小姑娘听完点了点头。 我则继续输出:“接下来说说你实验的设计思路问题。首先,对一个新实验你并没有去把自己的盲点扫清,慢病毒里面是RNA,那它是哪种类型的RNA?序列是什么?目前的反转录体系是否适用于它的反转录这些你都没有提前去查,依赖自己的经验盲目往下做。” 小姑娘不好意思笑了笑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追问:“怎么办?你说说,我听听” 小姑娘用笔在纸上开始画:“我刚刚听你说了原理,第一,我先去查下慢病毒的序列,比对下它合适的反转录引物;第二,对于病毒的前处理我觉得也可能是失败的原因,需要同步多试几种方法;第三,为了保险起见,我觉得也可以用常规感染细胞提取DNA的方法来安排后续测序。” 我欣慰的点了点头,脑子新就是转得快。 实验室的小姑娘是如此,恐怕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但是,工作的精进没有捷径,只有把问题的底层逻辑细细扒一扒,理解透了,才能做到真正的执行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