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开发与筛选 液滴微流控技术通过液滴封装单细胞或细胞集群,结合荧光激活分选技术(FADS),实现超高通量药物活性检测。例如,哈佛团队(2024年)采用皮升级液滴封装单个细菌与药物,并行分析超百万液滴,发现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成功克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问题。该技术还可用于脑脊液感染等极端稀有样本的快速药敏试验。 疾病模型构建 液滴微流控通过生成微胶囊或微粒,构建具有器官功能的3D模型。例如,乳腺癌芯片可模拟肿瘤组织与免疫细胞互作,用于预测索拉非尼等药物的耐药性。相比传统2D培养,样本消耗减少90%,且能精准控制细胞空间排布。MIT团队(2023年)开发肝-心-肾多器官芯片平台,48小时内完成200种化合物的肝毒性与心脏毒性同步检测,准确率超95%,显著降低药物研发失败风险。 诊断技术突破 集成液滴混合与检测模块的微流控芯片,已用于COVID-19等传染病的即时检测(POCT)。例如,通过抗体-抗原反应液滴标记技术,可在30分钟内完成病毒核酸或蛋白标志物检测。基于液滴封装单细胞的技术,结合微孔板分选,实现癌症早期微量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基因测序,灵敏度达单碱基变异级别。 微流控技术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微流控技术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基因组测序的进步,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能够分析肿瘤的DNA以识别突变位点。这种方法导至出现了多种靶向治疗肿瘤的化合物,目前用于治疗许多恶性肿瘤,如白血病(例如伊马替尼),乳腺癌(例如)和黑色素瘤(例如维罗非尼)。微流控技术研究人员认为,限制2D培养皿检测的主要因素是它们检测肿瘤复杂性的能力。因此,微流控芯片的出现是一种很好的替代方案。 微流控技术在医疗器械技术中的应用 微流控技术作为一个科学领域仍在发展,但它已经在与医疗器械行业相关的几个应用中显示出了前景。这一研究领域--被定义为液体和混合物在纳米、微米甚至更小规模上的运动--始于电子领域,为简陋的办公室喷墨打印机等必需品提供动力。然而,如今,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医学背景下,尤其是在为改进SARS-CoV-2病毒诊断测试而开发的设备方面。除了这些最近的应用之外,微流控设备的好处还包括更有效的基因编辑手段,以及绘制健康人体中每种细胞类型的分子状态。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汶颢 www.whchip.com以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为宗旨。转载仅供参考学习及传递有用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