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药物有效成分和药物制剂成品是两个有很大差别的概念,药物制剂也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举个例子,过去的西医开处方,在没有电子处方的年代,手写处方上常有一些拉丁文缩写,药名通常也用拉丁文或者英文,写在药名前面的拉丁文缩写就是说明药物的剂型,也就是制剂的不同方式,这些虽然是拉丁文缩写,但大部分也有对应的英文单词,因为这些专业英文单词通常就是来自拉丁文,常见的有:
Tab. 片剂(即一般口服的药片,对应英文单词Tablet)
Cap. 胶囊剂(即一般口服的胶囊,对应英文单词Capsule)
Inj. 注射剂(对应英文单词Injection)
Sol. 溶液剂(对应英文单词Solution)
……
药物只有有效成分,而不制成合适的制剂,是不便于使用甚至无法使用的。例如,碘是一种强力的消毒杀菌剂,可以外用于伤口消毒,但不能直接将固体碘撒在伤口上消毒,这样会带来强烈的刺激性,甚至会造成化学烧伤,因此,需要将固体碘溶于酒精(乙醇),制成碘的酒精溶液,即碘酒或者碘酊,控制碘的浓度(一般不超过2%),才适合用于伤口消毒,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碘溶于酒精,这样配制的碘酒,久贮后容易失效,因为碘作为一种有氧化性的卤素,会与乙醇缓慢发生反应,慢慢生成一些其它物质,这样不仅容易失效,还容易生成有害物质。因此,实际生产碘酒(碘酊)产品,一般至少需要四种原料:酒精、水、碘和碘化钾,实际的溶剂是酒精(乙醇)—水混合溶剂,碘化钾溶于水,电离出的碘离子与单质碘生成复杂碘离子:
复杂碘离子 稳定了单质碘,使之与乙醇的反应减弱,这样制得的碘酒(碘酊)产品既保留了碘的杀菌消毒能力,又减轻了刺激性,还可以长久储存,就可以作为药品成品碘酊上市销售了。这样制得的碘酊中,碘是药物有效成分,酒精、水和碘化钾可以统称为药物制剂辅料,有效成分和辅料缺一不可。
这样制得的碘酊(碘酒)产品曾经长时间广泛用于外用杀菌消毒,但由于溶剂中含有酒精,游离单质碘浓度仍然较高,酒精和游离单质碘的刺激性还是比较强的,直接用于伤口虽基本可忍受,但疼痛感仍然很明显,对于小儿有时仍然会疼得难以忍受,加之碘升华(挥发)快,不宜用于需要缓慢持久杀菌的场合,例如用碘来治疗口腔溃疡感染,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改进制剂。
将溶剂改为水,并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可以络合碘,使之溶于水并稳定,就制得了刺激性小得多的碘伏,今天已经广泛使用。
碘用于口腔溃疡感染治疗,可以用较温和刺激性小的粘稠溶剂甘油来溶解碘,制成碘甘油制剂,局部涂擦。也可以用环糊精(Cyclodextrin,缩写CD,可音译为“西地”,实际可以使用β-环糊精)作为络合剂稳定碘,再加入一些薄荷脑、蔗糖等辅料,以抑制不良味道,制成“西地碘”片剂,直接口含。这些制剂都可以使得碘在局部缓慢释放,持久杀菌,用于治疗口腔溃疡感染的效果就好了很多。
所以,只有药物有效成分,没有合适的制剂工艺,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直接作为药物使用的,将药物有效成分制成合适合格制剂的“药物制剂”学科,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从古到今,药剂师的地位未必比医生低,英文中“药剂师”和“化学家”是同一个词Chemist,古代和近代,很多名医自己同时就是好的药剂师,中医要会制丸散膏丹,西医也要会配制散剂膏剂片剂溶液剂。
对于西药而言,原料药厂更接近合成化工厂,生产出的原料药,只是药物的有效化学成分,原料药必须在制药厂中制得合适的制剂,才能变成药物,制剂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可能比合成药物的有效化学成分更复杂,随便举几个例子:
如何除去原料药中有害的杂质或者无效异构体?
对于口服药物,哪种晶型的原料药更有利于吸收,是否需要选择合适晶型或者控制晶型比例?
制成片剂或者胶囊剂的药物,是适合在胃液(强酸性环境)中崩解吸收?还是适合在肠液(弱碱性环境)中崩解吸收?
片剂崩解吸收的速率,吸收比例,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等如何控制?
控(缓)释制剂,如何保证药物有效成分在规定时间内以较稳定的速率释放吸收?
如何使得药物稳定,在有效期内储存时,效力保持合格?
注射剂如何纯化?如何消除致敏原?如何防止长期储存后的氧化、分解等变质现象(这类现象在注射剂上可能导致比口服剂型更为严重的后果)?
小儿用口服药物,如何掩盖不良气味?使得小儿容易接受(专业说法叫做提高用药依从性)?
……
上述问题的解决,很多还严重依靠制药厂的实际工程经验积累,难度并不低,同样要花很多时间进行反复的试验,所用的制剂工艺方法和药物辅料千变万化,绝非一个简单的原料药有效化学成分能涵盖的。因此,即使各制药厂,包括原研厂和仿制药厂,拿到的是一样的原料药,制造的实际药物制剂,受到药物制剂工艺和水平的影响,实际药物制剂的的效果也可能是不一样的,甚至会相差很远,这就是为什么仿制药需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原因,这种“一致性评价”并非只是有效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一致,而是要保证仿制药药物制剂与原研药药物制剂的效果一致。
只是简单按照药物有效化学成分含量来仿制药物,完全可能得到与原研药效果不一致的实际药物制剂。
我国近年来大力推广“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一件大好事,非常有助于我国仿制药质量的提升。
但,任重道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