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阱与FTICR
基本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FTICR)设计比轨道阱早了近三十年。在此期间,进展受到一系列巧妙创新以及可用超导磁体场强不断增加的推动。尽管在其他捕获装置中也尝试过在高分辨率质量分析器中使用傅里叶变换检测方法,但轨道阱是FTICR之后第一个实现商业化的FT装置。撇开尺寸和成本的巨大差异不谈,这两种分析器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在这两种分析器中,离子都被捕获在超高真空中,以确保极长的平均自由程(数十甚至数百公里)。此外,离子是基于它们的镜像电流和FT数据处理来检测的,而它们以显著的动能(几百或几千伏)移动。因此,对于这两种分析器,分辨力R与检测时间T_det与主振荡周期T的比率成正比,而光谱内动态范围相对弱地依赖于T_det。然而,在FTICR中,离子在大型超导磁体的磁场中运动,因此,应用适当的数学方法,T与m/z成正比,R与m/z成反比。在轨道阱分析器中,离子运动由静电场决定,这导致T与m/z的平方根成正比(R与m/z的平方根成反比)。这种差异的结果是,对于任何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FTICR)和任何轨道阱装置,都有一个临界m/z,低于该m/z时,相同T下FTICR的分辨力更高,而高于该m/z时,轨道阱分析器开始显示更高的分辨力。图4显示了一个例子,15 T FTICR和高场紧凑型阱的m/z约为300,标准阱的m/z约为4000。分辨力随m/z的较慢下降使用户能够将轨道阱质谱仪用于非常高的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