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我一个普本学历的河北人,在医疗器械行业摸爬滚打了5年,今年 32 岁,正提前预演 35 岁危机。
从重庆三类 IVD 公司逃离,以为北京有源设备是 “朝阳赛道”,结果从一个快发不出工资的公司,跳到另一个发不出工资的公司。这剧情,连我自己都想笑。
一、离开重庆:不是我想逃,是 IVD 的小船说翻就翻
以前在重庆某三类 IVD 公司,每天看着集采政策像刀子一样砍价格,看着仓库积压了几千万人份无人问津的库存产品。领导开会时总说:“全国几千家 IVD 企业,未来就剩 5 家大公司能活。”
我陷入沉思:自己普通本科,进迈瑞、华大这种头部企业?简历大概率过不了机筛。加上重庆产业链太薄弱,买个试剂瓶都得从江苏调货,发展到头也就那样。
最关键的是,前公司账面资金肉眼可见在缩水,2023 年初已经开始分批裁员, 2023年底,我咬咬牙辞了职。还记得提辞职那天,总经理一再挽留,给我画升职加薪的饼,但那一刻我去意已决,再不相信他说的每一个字。
走那天重庆居然罕见的阳光明媚,我背着包站在公司楼下想:去北京闯闯有源设备方向吧,大不了从头再来。
二、入职北京新公司:从 “接盘侠” 预警到现实暴击
面试时,新公司在宏伟壮阔的独栋大楼里,有健身房和免费咖啡,HR 说 “集团六险一金,年终奖2-3个月工资,还有免费定期体检、旅游等各种福利”,还报销我来京的机票住宿。我当场觉得 “这波稳了”,于是仅面试了两家公司就决定不再继续找工作,光速接了这家公司的offer。
结果入职前跟 “前任” 交接时,他欲言又止,最后只叹口气说,眼神带着怜悯与轻松。”后来听其他同事说才知道,他因为压力大得了焦虑症,每晚靠喝3两白酒才能睡着。
现在想想,这简直是 “接盘侠” 预警啊!
入职后更魔幻:
- 一人分饰八角:名义是 “体系工程师”,实际要管成品检验、产品注册、盯研发进度写研发资料、教仓库做台账、教生产写工单、甚至帮人事建员工档案。
- 领导不重视质量:我按照法规要求指出检验规程的问题,大领导说 “这个没事,你不用管”,结果监督检查时被拎出 2项整改项,最后还得我加班写整改报告。
- 欠薪连续剧:入职半年开始延迟发薪,从晚 15 天到晚 1 个月,现在直接停发 2 个半月,2024 年年终奖更是杳无音信。
最绝的是,我们事业部是盈利的,但被集团其他亏损子公司拖累导致集团整体财务困难 —— 原来 “大树底下好乘凉” 是假的,“大树底下全是雷” 才是真的。
三、现在的困境:卖白菜的钱没了,卖白粉的心还在操
每天到公司就像上战场:早上帮采购查原料资质,中午跟生产掰扯 “这批配件不合格不能上线”,下午写注册申报材料,晚上还要陪研发改设计文档。
拿的是普通质量工程师的工资,干的是 “企业运营总管” 的活。同事开玩笑说我是 ”公司编外 CEO”,我苦笑:CEO 至少不操心下个月房租怎么交吧?
更窒息的是行业大环境:医保资金紧张,导致集采、医疗反腐的政策出台,整个医疗行业都在裁员降薪,同等工资条件下,都想找“落难凤凰”。
站在 32 岁的节点往前看:学历是普本,行业不景气,想回小城市过轻松生活但岗位更少,继续留北京又怕 35 岁中年危机被优化 —— 这破局点到底在哪?
四、给同行的 3 个血泪教训
- 别迷信 “大集团” 光环:写字楼气派、福利齐全不一定靠谱,入职前悄悄查下集团旗下子公司的裁判文书网,看看有没有欠薪纠纷。
- 警惕 “一人多岗” 招聘:如果招聘要求里写 “需统筹多部门”“具备跨领域经验”,大概率是没人干活,进去就是救火队员。
- 留好 “跑路基金”: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没存够 6 个月应急钱,导致欠薪后每天失眠。建议大家不管工资多高,都强制存一部分 “抗风险资金”。
最后想说,从重庆到北京,从 IVD 到有源,我不是没有努力过。考内审员、GCP 证书,跟着产品从研发到拿证全程跟进,接待飞检时把体系文件看得滚瓜烂熟,体系搭建、注册申报、产品检验,样样驾轻就熟,还曾多次出色完成接待国家飞检、监督委托生产等重任。但行业寒冬来了,个人努力在时代洪流下显得太渺小。
不过我还没打算认输。接下来打算先骑驴找马,优先看现金流稳定的中小型企业,避开 “集团化” 大饼;同时积极寻找副业,获取第二收入,避免一棵树上吊死。
35 岁危机?与其说是年龄危机,不如说是 “抗风险能力” 的考试。只要活着,就有翻盘的机会。
愿每一位在人生道路上奋力前行的陌生人,都能在荆棘与风浪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注:全文基于真实经历,隐去公司具体信息,请勿对号入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