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4703|回复: 0

[讨论] 博士生们,你们的科研之路还顺利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1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按照现在的学制,硕士生一般两年半到三年毕业,博士生一般三到四年毕业。国外高校一般是一年完成硕士、后面三到四年完成博士,与我国硕博连读完成攻博时间相当。但是仍有一半以上博士生无法如期毕业。拖至五六年才能毕业的学生占相当比例,学生本人很着急,导师也很心焦。   

现在博士生的毕业要求因不同高校、不同学科和不同导师而异,以前基本是研究成果要在特定档次的期刊上发表几篇论文,现在常采用“积分制”计量博士生的研究产出,达到基本线之后才能毕业。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1、导师要求高:博士生的第二、三年已经是熟练工了,实验室硬件设备、软件计算、场地管理等都得心应手,导师也乐见博士生在实验室忙前忙后张罗研究工作。
说导师压榨“熟练工”比较难听,但此时要求学生多发论文、发高影响因子论文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于是导师承担的各类项目、脑子里的各种研究计划就不断布置给学生,“鞭打快牛”现象也就屡见不鲜了。
如果学生反应灵敏、执行力强、出成果快、比较听话,导师当然喜欢这样的学生多在实验室待一段时间,“美其名曰”多出成果、出大成果,这是延期毕业中皆大欢喜的一种情况。        

2、导师水平低或不敬业:这是学生延期毕业的常见且重要原因,导师没有把握好博士生课题方向,在大方向上出问题,在沙漠里找泉水,在大山里面找贝壳,在研究基础或研究条件准备不充分时常有这种事情发生。
另外,导师疏于对学生指导,做甩手掌柜,平时不去实验室,只等组会上学生的汇报,学生闷头做到哪里算哪里,导师没有站在高处指点学生正确的前进路线和解决前进过程中的障碍,实验规律找不出机理说明、建模数值计算时对算法基础不甚了了、学生论文拖很长时间才返修给学生等,延期毕业也就常见了。
3、学生要求高:博士生群体中有心气很高的一份子,喜欢“憋大招”,十年磨一剑,往往看不上做 “兜底线”的成果和小论文。往往底线没有兜住,剑也没有磨好,毕业时间往后一推再推。
科学史上有“憋大招”的例子,但基本不发生于攻博期间,而常发生于完成了“非升即走”考核的“青椒”和“青稞”中,此时衣食基本无忧,可以花长时间做艰深研究。在现在的计量考评中,没有完成“非升即走”任务的年轻教师不大敢“憋大招”,博士生敢于“憋大招”,心理素质绝非一般的坚强。     

4、学生基础差:能通过博士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但研究课题往往处于学科交叉地带,需要学生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不是狭窄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工科学生,常见的是数理化基础差和动手能力差。
有时候看到文献的复杂公式就发怵,力学里面的表达式看不懂,把算法转化为代码的能力不足,操作一些实验设备动手能力差。现在博士课题常常“工科理科化”,于是延期毕业就产生了。   

5、课题布置不当:没有因人而异地布置研究课题,布置的课题就像让小伙子去绣花、大姑娘去干重活一样欠妥。“经得起折腾”的学生可以加难度、啃硬骨头、出硬成果和高水平成果;“不大经得起折腾”的学生就布置可控范围内的课题,保证按期毕业。
当然,这里面也有运气的成份,有些好论文屡次被退稿或者无法通过审稿、有些论文很快通过评审得以接受发表。运气毕竟是极少数。

6、师生互动少:有些导师是“空中飞人”或者是行政领导,无暇顾及学生,一周在组会上碰一次就算很好了,当然大牛导师手下有团队、助手或者小导师,问题不算太大,关键是要安排好合适的团队成员、落实到人地指导学生研究课题。
学生也要积极主动,经常通过电子通讯方式与自己的第一导师(不是小导师)保持联系,常汇报研究进展或问题,偶尔“逼”导师一下,也是很好的办法。
解决办法在哪里?

1、导师层面:博士生基本是二十四五岁的年龄,完成攻博基本接近三十而立,结婚成家是许多博士生毕业之后的人生大事,很多优秀的学生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导师要多换位思考,多与学生一起研讨,尽快让学生毕业就业,导师在与学生不断研讨中也教学相长、保持学术青春。  

2、因材施教:对不同知识背景和研究基础的学生制定合适的课题,保证在符合知识创新要求的前提下,能按期毕业。当然师生双方都愿意“憋大招”、出大成果的“周瑜黄盖式”配合除外。  

3、师生一起干:与学生一起在实验室摸爬滚打、一起构思论文、第一时间修改学生论文,对于年轻导师非常重要。其实学生长时间看不到导师,心里也发慌。

导师在实验室里,新生觉得有压力,时间长了之后,师生之间交流沟通就会非常轻松,与学生一起做实验、讨论、示范写作论文和当众讲评论文,对学生都是难以忘记的经历,对年轻导师也是再学习和再提高。



导师和研究生一起共事几年,对于双方都是一段重要的学术经历。也许学生毕业之后,师生相互间联系很少,但这种学术经历永远难以忘怀。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