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137|回复: 0

[国内新闻] 拨开医械反垄断调查疑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8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近日,有报道称:在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局的委托下,中国医疗器械协会向3000家医疗器械企业发出了调查问卷,此次调查本身并没有涉及贪腐方面的提问,但相信未来会实施更严格的规则,可能不限于价格操纵,还会针对商业贿赂。这使得业内人士担心医疗器械行业也将遭遇大规模的调查。

  8月27日,中国医疗器械协会针对此事发布声明称:我协会于今年6月收到过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致各相关协会、商会的关于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的调查问卷,随后将此调查问卷发给部分会员企业征求意见。

  据协会透露,此项调研并非接受商务部反垄断局的委托,且该问卷主要调查内容是企业是否在进入市场时遇到地区封锁问题,不涉及报道中提到的“商品进口价格、卖给分销商的价格、是否打算上调或下调价格、产品数量和质量、销售手段、员工规模以及生产成本等”内容。

  此前,商务部新闻办就此事也回复记者,反垄断局没有委托行业协会进行调查,只是调查了行业并购所带来的垄断情况。

  虽然此次调查并未发生让业界担心的事情,不过,医疗器械行业的价格问题早已成为公众和社会诟病的顽疾。



  垄断现象由来已久



  8月初,某知名美资医疗器械公司成为该行业“中国首例纵向垄断案”败诉的企业,被判赔偿53万元。受理该案的上海高院最终审理认为,该公司在竞争不够充分的医用缝线市场具有很强的市场地位,“限制最低转售价格”行为排挤了有效率的经销商,不仅排除品牌内价格竞争,还降低了品牌间的价格竞争。

  “这一案例的特殊性在于,给了业界一个处理的先例,使得一直未被根除的医疗器械垄断定价纠葛带来了转机。”一位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一些医疗器械行业人士看来,跨国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的优势,不可避免地存在类似的垄断行为。

  不过,众所周知,外企相比许多中国小型医疗器械公司优势更大,因为国外品牌拥有更先进的技术,顾客评价更高一些。本土医疗器械公司只能在低端领域靠拼价格占据一席之地。

  根据中投集团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近10年复合增长率为21.3%。2012年医疗器械私募融资案例数量在医疗健康领域排名第二位。

  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最新公布的2012年CT与MR设备市场规模分析结果显示,西门子医疗在CT和MR设备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而西门子、GE和飞利浦三大外资公司分食了中国高端医疗器械的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



  价格调整不会停止



  曾有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在今年全国“两会”提案里揭露了医疗器械市场上存在的黑幕:“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

  对于介入类医疗器械产品价格偏高的现象,发改委一度希望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定价调查从未停止,但至今未曾有价格管控政策落地。

  今年1月份,中国医疗器械协会称:从2011年起向业内征求意见的《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管理暂行办法(送审稿)》(下称“暂行办法”)至今依然没有落地,意味着发改委管控医疗器械价格的意图被搁置。

  据记者了解,实际上,医疗器械类产品一直是企业根据市场自行定价,政府从未干涉过此类产品的定价和利润。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量昂贵的新型医疗器械进入了中国市场,并且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

  但是,医疗器械产品很难像药品一样由发改委直接定价。根据《价格法》第十九条规定:“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定价权限和具体适用范围,以中央和地方的定价目录为依据。”

  目前国家没有把医疗器械(耗材)价格的定价权限纳入中央或地方的定价目录,医疗器械(耗材)生产经营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属市场调节价,生产经营企业的产品可按《价格法》有关规定自主制定价格。这也就是医疗器材的定价难以调节的原因。

  据发改委相关人士透露,《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管理暂行办法》顺利落地的最好办法就是先修改价格法。

来源:医药经济报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