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简单、廉价的试纸测癌法,数分钟内就能根据尿液样本判断实验鼠是否患癌症。
研究人员当天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报告说,这种试纸测癌法的工作方式与验孕试纸类似,都是基于尿液检测。具体过程是,先给测试对象注射一种特殊纳米颗粒,这种纳米颗粒可与癌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酶相互反应产生数以百计的生物标记物,因而一个人如果患有癌症,其尿液将可以检测到这些生物标记物。
研究负责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Sangeeta Bhatia 解释说,癌细胞通常会产生一种叫做 MMP 的蛋白酶,但这种蛋白酶在血液中浓度很低、通常难以测出。研究人员采取了一种放大癌症信号的方法,上述特殊纳米颗粒外包裹着化合物多肽,进入人体后,纳米颗粒会在癌位置聚集,而纳米颗粒上的多肽则被 MMP 蛋白酶切断并使之释放到血管中,最终多肽在肾脏累积并通过尿液排出。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准确诊断出实验鼠患结直肠癌和血栓症。Bhatia 说:“这是一种新思路,即人为制造一种会被排泄出的生物标记物,而不是依靠人体自身的分泌物。我们下一步将在人类患者中进行实验,以证明这种诊断方式同样有效。”
为了使诊断更方便,巴蒂亚等人还在研究能够长期植入皮肤下的测癌纳米颗粒,并希望最终能让测癌试纸惠益发展中国家的穷人。 原文检索:
Andrew D. Warren, Gabriel A. Kwong, David K. Wood, Kevin Y. Lin, and Sangeeta N. Bhatia. Point-of-care diagnostics f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using synthetic urinary biomarkers and paper microfluidics. PNAS, February 24, 2014; doi:10.1073/pnas.1314651111
来源:生物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