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484|回复: 0

[政府动态] 商务部手持反垄断利剑 雅培、圣犹达部分中国业务被剥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8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近日,商务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了雅培公司(以下简称雅培)收购圣犹达医疗公司(以下简称圣犹达)股权案。

    2016年4月,雅培宣布,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医疗器械制造商圣犹达,以加强其心脏和神经系统设备业务。该项收购交易总价250亿美元,是雅培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也是2016年以来的最大医疗器械收购项目。交易完成后,圣犹达将成为雅培的全资子公司。

    针对商务部附加限制条件批准该项收购案,有业内人士指出,此举不仅最终对消费者有利,客观上也给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创造了发展空间。

    雅培公司想要一家独大
    2016年12月30日,商务部反垄断局发布《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雅培公司收购圣犹达医疗公司股权案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决定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称,经审查,商务部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经营者集中。

    根据《公告》,商务部于2016年7月4日收到雅培收购圣犹达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2016年9月6日立案审查。

    资料显示,收购方雅培是一家全球性保健公司,主要从事药品、营养品、医疗器械及诊断等业务;被收购方圣犹达是一家全球性医疗器械公司,主要从事心血管医疗器械等业务。

    商务部审查发现,两家公司在我国市场唯一存在横向重叠的产品为小腔血管闭合器。数据显示,2015年,雅培与圣犹达在我国小腔血管闭合器市场份额分别为71.3%和23.9%,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5%,相关市场份额已经处在高度集中的状态,收购完成后市场份额将进一步集中。而竞争对手的市场力量很小,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竞争约束。

    不仅如此,雅培与圣犹达具有相似的产品性能、客户群体和销售渠道,原本互为最大竞争的对手。但“本次交易将消灭相关市场最领先的两个紧密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

    此外,小腔血管闭合器技术含量高、获得监管部门市场准入许可时间较长,国内市场短期内无法出现有竞争力的新市场参与者,难以消除并购后产生的竞争问题。

    因此商务部认为,该项经营者集中在我国小腔血管闭合器市场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交易完成后,雅培在相关市场将形成一家独大的态势,存在提高商品价格或延缓降价、降低服务质量的动机,并具有实施上述行为的能力,从而导至消费者利益受损。

    商务部决定,以剥离圣犹达的全球小腔血管闭合器业务为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收购,并同意日本泰尔茂株式会社购买此剥离业务。

    本土企业能否顺势而上
    据悉,在审查过程中,商务部将本案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审查意见及时告知了雅培,并与雅培就附加限制性条件减少此项经营者集中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多轮商谈。

    雅培于2016年12月12日提交的限制性条件最终方案显示,圣犹达剥离业务为Angio-Seal和FemoSeal的小腔血管闭合器产品线,并且遵守雅培、圣犹达与泰尔茂于2016年12月6日签署的剥离业务《购买协议》,将剥离业务出卖给泰尔茂。

    目前运营中的剥离业务具体包括:圣犹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工厂的产能,生产销往中国和阿根廷的Angio-Seal小腔血管闭合器、用于Angio-Seal小腔血管闭合器的两个组件、用于FemoSeal小腔血管闭合器的一个组件;位于波多黎各的一个租用的专用工厂,装配销往除中国和阿根廷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Angio-Seal小腔血管闭合器;位于哥斯达黎加的产能,用于装配FemoSeal小腔血管闭合器。

    相关剥离业务须于雅培收购圣犹达交易完成之日起20天内完成交割。一旦双方未履行相关承诺义务,商务部将根据《反垄断法》进行处理。

    “商务部此次附加限制条件批准该项收购案,一方面确实是出于反垄断考虑,以保证消费者利益,一方面客观上也给国产医疗器械行业以发展的空间。国产医疗器械应加大创新力度,加快产业发展,以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说。据公开资料,此交易将令圣犹达在心脏衰竭治疗设备、心导管和除颤器领域的强劲优势与雅培制药在冠状动脉介入及瓣膜修复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并预计至2020年,将产生5亿美元的销售和经营收益。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秘书长陈红彦也表示,近几年来,国家出台政策鼓励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并努力降低医疗器械采购成本,这对跨国医疗器械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产医疗器械厂家应当抓住这个时机,顺势而上,用实力为自己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来源:中国医药报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