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冠抗原自检占据了几乎所有公众号的头条。从关注谁家能最先拿到证,到近20家拿到证;从兴奋,到冷静;从价格预期越来越低,到有人认为这块业务会成为鸡肋;从股票到产能,到上游原料,销售渠道,方方面面,不光IVD从业人员,几乎已经成为全民参与的话题。因为新冠疫情,IVD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没有抓住因为新冠疫情产生的检测市场行情的企业,受到了更大的竞争冲击。
老张关注的是:新冠终归会过去,IVD行业终归要回归常规市场。后疫情时代,行业整合必将加速到来,IVD企业要多想想回归常规市场后的规划。新冠抗原自检,对IVD行业的常规市场来说,最深刻的影响是:
1、从市场角度来说,新冠疫情在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附带着也对老百姓在医学常识、健康防护、健康观念等方面进行了强化教育,将老百姓对健康的重视推向新的高度。新冠抗原自检,会有效地为“居家自检”提供市场教育。居家自检将会成为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不仅新冠,还有其他病种。
2、体外诊断产品的主市场,一直都在医院。医院内使用的诊断产品,虽然最终用在患者身上,但因为是一种“代理式购买”,所以IVD企业的客户其实是医院。个人自行购买的分量很小。这次放开新冠抗原自检,获证企业已近20家,还有大量企业在排队。新冠抗原自检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虽然不至于达到自检市场超过医院内市场的程度,但由个人自行购买的居家自检市场肯定是要大幅增长的。
以上两点:实现了较好的市场教育,客户发生变化,会引起IVD行业商业模式巨变——销售渠道的调整、品牌的重新建立、参与者的变化,体检机构、医疗机构、药店,甚至原来跟医疗行业无瓜葛的事物(咖啡店?),都会加入进来,形成联动,多机构之间的数据整合,要为每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的隐私问题、法律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等。你想想,这生态,这壁垒,后入局者怎么破局。有新冠抗原自检产品的证,公司在研发能力、产能、销售渠道,等等方面,都可以完成构建,为以后增加检测项目铺平道路!换抗体,改变抗原检测项目;同样,换核苷酸序列,改变核酸检测项目,生产线还是那个生产线,销售渠道还是那些渠道。所以,新冠抗原自检的证,不仅不是鸡肋,而且很可能是下一个风口的入场券。
对IVD行业来说,居家自检,是大事件,而且会成为国家卫生防疫应急体系的一部分。然后呢?新冠疫情终归要过去,但“自检”会成为习惯。如何乘势拓展自检业务,请各自量体裁衣。先入局者占先机,形成行业生态,形成壁垒,接下来,会是行业发挥无限想象力的自检业务的风口。
“新冠抗原自检”,六个字,老张从三个角度认识——核心是“广义的自检”、不止新冠、不止抗原。
1、广义的自检 广义的自检,为了描述方便,将其分为:全流程自检、部分环节自检。
(1)全流程自检——自己采样、自己检测、自己判读。 现在刚开始推行的新冠抗原自检,一直在用的早孕测试纸,这类属于全流程自检。不需要仪器或只需要简单的辅助设备,不需要专业判读,样品易采集,持续需求,操作便捷,结果为定性的、 “有或无”的结论,最好是单指标,这样项目,相对更适合全流程自检。
(2)部分环节自检——自己操作全流程自检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主要是样品采集环节。 老张之前写的文章(#商业模式与技术布局的完美匹配——独特的诺辉,独特的成功(上篇)、商业模式与技术布局的完美匹配——诺辉的专利、产品(下篇))中提到的直结肠癌早筛之类的,是典型的部分环节自检,老百姓自己检测、自己判读有困难,采集样品外送检测,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诺辉选择了与自己的产品最匹配的商业模式,走通了,而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而需要用到贵重或不易维护的仪器,需要专业判读,检测过程复杂的,则适合做“部分环节自检”,这类检测,多指标、定量检测居多。医学这个学科,有太多经验性的内容,没有完整医学知识体系的普通人,是难以完成检测结果判读的。当年我们学《诊断学》的时候,老师问,是不是每学一个病,大家都感觉自己得这个病了?大家都有同感,医学生尚且如此,普通人很容易陷入总是怀疑自己生病的焦虑中。所以有些项目,只能长期属于“部分环节自检”,哪怕技术进步也难以使它变成全流程自检。至少,我们没有办法让患者的医学认知达到专科医生的水平。而且,也没有必要追求“全流程自检”。用户只采集样品,检测和判读交给专业机构,是个好法子,诺辉就是好例子。
2、不止新冠 这次新冠居家自检的放开,随后可能会有更多的自检市场的放开,居家自检也将要成为国家防疫应急体系的一部分。将来如果不幸发生其他传染性疾病的爆发,相应的居家自检将会成为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能迅速做出反应的公司,必然是这次取得新冠抗原自检产品证的这些IVD企业中的某几家。这些公司应该在应急研发、产线转化的能力方面做好准备,为防疫应急工作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不断自我提高。同时,得益于新冠居家自检额外提供市场教育,居家自检会成为习惯,更多病种的居家自检的需求会提升。
防疫,疾病预防,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监控,皮肤病性病自检,癌症早筛,等等。以及兽用、宠物用,一次性使用的检测产品。
3、不止抗原 新冠检测的有效方法,最主要的是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自检方面,目前主要是抗原检测,相信核酸自检也会得到应用。而说到常规自检产品市场,一些小仪器,其实早已经在居家使用,比如:血糖仪、血压计、胎心监护仪,等等。只是,还会不断增加。
(1)、抗原自检 这类是最成熟的自检产品,如:早孕测试纸、艾滋病测试纸等。这次新冠抗原自检产品,就是借助免疫侧向层析技术开发的。成本低、存储条件要求低、使用方便、国内产能储备充足,灵敏度稍低算是其些许不足。
(2)核酸自检 新冠核酸自检产品,国外已有多款产品,老张前几天写的文章(#给“新冠抗原自检”降降温——核酸自检会实现降维打击吗?),提到国外主要的几款产品,并提供相关核心专利文献。国内,比如杭州优思达,已经有产品获得欧洲新冠核酸检测的自检临床测试报告,并有望拿下国内厂家的第一张核酸自测CE证书。顺便说一句,优思达已率先推出了宠物用核酸检测试剂。人用的新冠核酸自检,也在推进注册,相信不久的将来,核酸自检产品也将上市。
而且,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产家,会顺势推出更多病种的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的自检产品。以及兽用、宠物用的核酸检测产品。
3、小型仪器及其他 除了试纸类,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试剂盒类,小型仪器类,进入家庭。血糖、血压,是最常见的居家使用的小仪器,这次的新冠抗原自检,还会进一步推进人们养成居家自检的习惯,增加小仪器类产品的需求。
关键是要做好技术、产能的积累,探索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
形成生态 1、市场教育——一直以来,老百姓都会觉得,疾病诊断这样的操作,不在自己能操作的范畴,并将一切检测称为“化验”。经历了新冠疫情之后,“核酸”已挂在嘴边。新冠疫情是灾难,它也强制人们提高了对疾病、对健康的认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诊疗习惯。居家自检的需求在增加。
2、商业模式巨变——应该注意到,医院内检测用的产品,虽然最终用在患者身上,但因为是一种“代理式购买”,所以客户其实是医院;而自检产品,客户是个人。销售渠道的调整、品牌的重新建立、参与者的变化,体检机构、医疗机构、药店,甚至原来跟医疗行业无瓜葛的事物(咖啡店?),都会加入进来,形成联动,多机构之间的数据,要为每个人建立“健康档案”。你想想,这生态,这壁垒,后入局者怎么破局。“健康档案”的隐私问题、法律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等。所以,新冠抗原自检的证,不仅不是鸡肋,而且很可能是下一个风口的入场券。
3、配套资源问题——相关政策法规会进一步完善,行业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吸引资本、人才、其他资源的进入。
4、居家自检,很有可能会成为国家卫生防疫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抗原自检、核酸自检产品的推出和普及,相关“阳性结果主动上报”政策法规的制订实施,会大大减轻社会防疫压力。
5、多元化的产品、多元化的销售渠道。用户习惯一旦建立,有了需求,更多的自检产品就会产生。相比医院内使用的检测产品,自检产品的销售渠道,要更加灵活、宽松。或许,药店马上会开设简易自检门诊,更好地解决所需小仪器、试剂备货、产品储存、自测指导、结果判读等问题,还可以根据自测结果达成药品销售目标;或话,已有人在研发可以归集个人、医院、体检机构的病历资料并提供专业医疗建议服务的网络平台;或许,家用诊断试剂存储专用小冰箱,已经在路上。
一扇大门在打开,对于IVD企业来说,和国家、社会的需求站在一边,和老百姓的需求站在一边,就是在做贡献,就是站在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