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月12日部分媒体晚间报道,大参林(603233.SH)与万孚生物已经就新冠抗原自测试剂的分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万孚生物新冠抗原自测试剂将于3月13日“首发”于大参林线下门店。 News 新冠抗体自检为何而来? 新冠核酸居家自检产品的诞生,首先源于微流控技术与核酸检测的创新进步,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其需求背景,源于西方民主自由体系下的抗疫机制——无法强制开展集中筛查的窘境,同时各个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都需要进入者提供近期的核酸阴性报告作为准入门槛,因此而产生的自主核酸检测需求,因此也造就了我国一些企业的巨大发展空间,连连打破营收记录和订单峰值。 英超联赛官方发布的2022年全新的观赛须知;新冠核酸自检阴性和二针疫苗作为观众进入联赛现场的“第二张门票” 2022年3月17日曼城4比1大胜曼联现场,全凭“自觉”的防疫政策下,即使每日新增“破万”看台上佩戴口罩者寥寥 新冠抗原自检产品基于免疫层析技术原理,更简便、更短时间检测出体内特异性抗原水平,是具有筛查指向性的快检产品。但不能直接用于新冠感染的确诊诊断,也不能单纯的用于排除感染可能的有效判断。 FOCUS 从3月10日国家发布相关通知,截至目前已有5家IVD企业获得产品注册证,再到今天药店就可以买到检测试剂卡,一连串的快速情节释放了哪些信号?以下仅为推测,欢迎大家讨论。 首先,以目前香港疫情的情况为例,疑似感染者都需要进行抗原检测,进行自我判定,更好的对疑似人群进行分类,缓解医疗负担和抗疫压力;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应该说是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充分的借鉴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更快速、更便宜(目测价格低于20元没问题),可以为以后逐步放开提供可操作性的技术基础。新冠病毒不会短时间远离,而在疫情之下,我们或许只差一个更方便的“结果”证明具有自由出行的许可。 但是,不管怎样的用途,目前明确的是自检结果只有参考意义,并不具有实际意义,例如以目前的疾控要求,即使个人无症状且抗原自检阴性,也不能取代核酸集中检测结果。或许,未来将迎来疾控政策变化调整的可能,那么早有产品的企业就已经占好了先机。 QUESTION 对于新冠自检的一点点“怀疑” 首先,是否会因为想要一个“结果”就测出一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会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做出一个检测结果?恐怕这也是目前指导意见和防疫政策中,对于“自检结果”不被作为新冠确诊或排除依据的主要原因。 另外,检测过程的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难以划定责任归属,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难以单纯的归咎于某一方;而操作过程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标准要求,这些方面也制约了自检产品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的实际意义。 · 新冠自检确诊难,原因就在检验人都知道的这个重要环节,对于结果的影响太大了! 作为检验人都知道的一个道理——检验前操作的不标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占比最大,所以采样过程的质量因素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国外部分产品采用的是鼻咽拭子取样,本身这种采样操作就令大家“嗤之以鼻”;而口咽拭子也需要控制角度、下探剐蹭等标准技术动作,对于“蜻蜓点水”的采样动作,难以符合采样标准。 ※由于鼻腔的特别构造和采样深度要求,让每一次鼻咽拭子采样的酸爽都值得被记得 使用了新冠核酸居家自检到底对疫情防控有没有帮助?从欧洲主要国家的疫情数量变化中难以说明,而且大量采购自检产品的漂亮国及其附庸后来干脆不报新增确诊,直接宣布疫情结束,以掩耳盗铃之势应对。 对比之下,我国在“众志成城”的防疫政策和应对方案实施中,有效的确保了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而新冠抗原自检的放开,也说明防疫政策在与时俱进的调整变化。正如张文宏最新发文:“每次突破一点点,终有一天会发现原来已经做到了完全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