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809|回复: 0

[肠胃病] 幽门螺杆菌没想象的那么可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6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溃疡,甚至胃癌的重要诱因。目前常规体检中有通过吹气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检查项目,甚至有医院、诊所以优惠或免费检查幽门螺杆菌招徕患者。一旦检测呈阳性,医生就说:呀!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呢!如果不彻底杀灭,不但胃病难以痊愈,还可能诱发胃癌!这些说法往往让胃里检测到幽门螺杆菌的人十分紧张。然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世界范围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50%,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检出率达80%~90%,消化性溃疡患者更高,可达95%以上。胃癌的发生率显然没有这么高。幽门螺杆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病菌?哪种情况下需要治疗?该如何治疗?下面我们来听听专家的意见。

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都得胃病

成都胃病医院业务院长温育敏介绍说,幽门螺杆菌是由病理学医生罗宾·沃伦和消化科临床医生马歇尔于1980年代共同发现的,他们还通过试验研究,证明了这种细菌的存在和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包括胃癌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于1984年4月发表在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二人因此还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打破了流行已久的人类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认识局限,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革命。

《健康报》曾报道说,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超过50%,而且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病的重要病因。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后可能产生不同结局:有的是无症状的带菌者,但多数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大约10%至15%可发生消化性溃疡,极少数可能发生胃恶性肿瘤。

杀到一个不留不一定就是好事

医学界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继罗宾·沃伦和马歇尔之后还在继续,有报道称:幽门螺杆菌也有可能是刺激胃壁产生胃酸的有益菌。大家知道,胃壁分泌胃酸,一般细菌难以生长,但幽门螺杆菌的寄生能力很强,适合在强酸的环境里生存。人进食后,食物经食道送入胃,胃开始蠕动,胃壁分泌出胃酸,胃的温度升高到38摄氏度,被腐化为糜状的食物进入十二指肠 (幽门),在胃酸的刺激下,胆汁、小肠液,胰腺开始分泌,共同完成消化食物的工作。

如果把幽门螺杆菌杀到一个不留,胃酸不再分泌,肝胆、小肠、胰腺、大肠分泌液也减少了,人体的消化功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新的研究同时还发现,消灭幽门螺杆菌,可令胃溃疡及胃癌的个案不断减少,但食管癌及各种与食管及胃酸倒流相关的疾病却在不断增加。

所以说,幽门螺杆菌具有两面性:在胃体健康、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让幽门螺杆菌共存,没必要刻意杀灭;在胃功能受损,引发胃病的情况下,杀灭幽门螺杆菌应请医生根据病情处方给药,目的在于尽快治愈胃病,恢复正常的胃功能。

目前临床上杀幽门螺杆菌均采用口服药物,体外仪器无法杀灭。具体怎么用药得听正规医院医生建议。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