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407|回复: 0

[产业观察] 医械企业垂涎民营医院商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5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11月3日,以“创新科技,智领医疗”为主题的第70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和第1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秋季)展览会在厦门隆重开幕。

  与以往相比,国内外大型医疗设备和医疗IT提供商大多没有缺席本届秋季医博会。超大的特装展台、大批医院专家和采购分销商组成的专业观众的积极寻访,反映的正是当下医疗器械行业的蓬勃发展。

  不过记者也看到,由于全球经济、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等综合影响,医疗器械相关企业的发展也在有意识地进行微调,从过去覆盖市场带动增长,逐渐转变为以提升服务能力和深度为核心。另外,一些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则成为新兴的亮点。



  市场依然火



  据国药励展器械展览部总经理助理李超在发布会上介绍,本届秋季医博会场面依旧火爆,2800多家国内外参展企业,包括GE、西门子、飞利浦、迈瑞、新华、日立等知名品牌悉数参展,同时还有德、美、英、韩等12个国家/地区组团参展。展会期间有40多个大类,上万个产品类别的医疗设备展出,深度覆盖医疗器械全产业链,吸引来自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人次的专业观众到场参观。

  记者在现场看到,GE的超高端分子乳腺影像设备Discovery NM 750bMPF、西门子医疗的血管造影系统和符合手术室解决方案、乳腺综合解决方案,迈瑞医疗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CL-2000i和A7麻醉工作站,以及国药器械首推医院集中配送服务等,国内外器械设备和集成软件系统的发布,使得前来参观询问的医院专家和销售代理商络绎不绝。

  据李超透露,本届秋季医博会有600多项最新医疗技术或产品在现场发布。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有一股向B2C模式发展的风潮在医疗IT行业逐渐升起。此前,国家下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随后财政部明确给予22亿元财政扶持。政策的紧随支持,极大地加速了市场重心从高科技向普及型转移。

  记者在现场看到,“可穿戴医疗”的广告招牌在本土企业展台上多起来,东软医疗、鱼跃医疗、三星投资等大公司以及本土一些中小公司也纷纷亮出类似的招牌。

    鱼跃医疗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可穿戴的血压计、血糖仪等产品问世已久,欧姆龙、九安医疗等更是以传感设备为主打,尽管可穿戴设备声势浩大,但未来更多公司的进入仍需要更加创新的服务理念和市场环境。

  据市场研究机构ABIResearch预测,未来5年可穿戴设备行业将进入爆发和普及期,预计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4.85亿台,对应的销售规模为190亿美元。



  增长极生变



  值得关注的是,从医博会现场参展及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尽管行业快速发展,但医疗器械相关公司已经提前进入微调状态,以应对新医改政策导入期结束后的各种市场环境。

  东软医疗IT事业部副总经理梁松在会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长,相较前几年已经有所不同。

  梁松说,受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不甚乐观、地方债务高企以及大部制改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去年以来,地方政府对医疗终端软硬件采购的投入有较明显的萎缩,这导致终端层面的需求直接减少;另一方面,国内新增医疗机构以及软硬件措施,原来极度落后的二级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设备和软件解决方案等的需求,经历2009年新医改政策推动以来,已经逐渐得到满足,填补空白式的增长方式已经不能继续。

  “实际上,甚至GE、飞利浦等巨头的增长极也已经有所改变,如构成增长要素的产品结构、增长的细分市场来源等,比如今年绝大多数公司的PACS方案预计增速要下滑20%~30%左右,而HIS系统等传统业务仍能保持20%左右的增长,因为PACS经过前期铺货后,更新或配置需求已经很弱。”一位本土医疗IT供应商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从总体来看,我们在珠三角、长三角和华东等地已经从过去的快速爆发式增长逐渐转变为平稳发展的态势。同时,基于对市场未来形势的判断,我们从今年开始已经加强了中部、西部等城市的覆盖能力,以此继续推动公司在全国的战略布局和规模增长。”梁松如是说。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医院,并指出,到2020年左右力促健康服务业达到8万亿元的市场规模,给民营医院市场带来诸多机遇。

  “以往民营医院一般规模较小,大型的医疗设备难以进入;随着社会资本办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医院开始购买进口的CT、MRI、数字X光机等。”11月4日,在第70届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期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孟建国在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的民营医院装备配置与发展研讨会上如是说。



  外企已经布局



  日前,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等单位联合发布《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我国民营医院在机构总量上发展速度较快。截至3月末,全国民营医院已经发展到10166家,比2012年同期增加1302家,增长了14.69%;全国民营医院机构数量占全国医院数量的比例由2012年同期的39.60%提高到43.24%,依然呈现公立医院数量在逐渐减少、民营医院迅速增加的发展趋势。南京军区总医院原医学工程部主任姜宗义教授以江苏为例介绍说,目前江苏已经有4家民营医院被评为了三甲医院,政府在税收和医保政策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江苏民营医院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医院协会原秘书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民营医院装备技术分会(筹)主任委员李月东表示:“民营医院在全国医院数量上已经接近半壁江山,而门急诊诊疗人次和入出院人数仅达到全国医院的十分之一,在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当中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而跨国医疗器械企业早已嗅到商机,积极组建民营医院市场队伍,欲抢占先机。据了解, GE去年底成立蓝海事业部正是面向所有的民营医院,飞利浦、西门子亦有相应布局。

  今年5月,飞利浦在其苏州的影像基地举行了第一批本土研发生产的基础医疗设备下线仪式,基础医疗业务主要关注二级、县级医院、乡镇医院和民营医院。当时,飞利浦医疗保健大中华区总裁张文明曾对记者表示,民营医院发展很快,这是飞利浦下一步的发展重点,为了解民营医院的需求,成立了民营医院开拓团队,针对需求提供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民营医院的发展。

  西门子公司代表也在会上指出:“公司的民营医院团队发现,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在需求上存在一定差异,对售后服务和产品价格都有更高的要求。”



  内企机会不小



  的确,在没有政府财政拨款和缴纳税款的情况下,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相比,在运营资金上承受更大的压力,对运营效率、成本更为敏感。这或许正是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分别在国内基层医疗市场开展本土化研发生产的原因所在。同时,有与会专家认为,民营医院并不一定要追求高端设备,这给本土企业带来不小的市场机会。

  “国产检测仪器在民营医院的应用具备了质量、种类、成本、政策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总医院检验科董书魁教授表示,目前,常用的国产检验仪器的质量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与进口仪器同等水平,在种类上也能够满足民营医院的需求,而国产仪器及配套试剂、耗材的使用成本大大低于同类进口产品,可以为民营医院降低运营成本。另外,国家政策鼓励自主创新,也为本土企业带来快速发展的契机。

  实际上,中国医疗设备巨大的增长潜力并不仅仅在于民营医院市场,而表现在整个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医疗机构磁共振(MRI)普及率极低,该市场比其它医疗设备具有更大增长潜力。在韩国,每百万人口MRI的拥有量约为200台,而在我国每百万人口MRI拥有量尚不足3台,可以认为,中国市场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然而,高端磁共振设备的市场基本被跨国企业占据。“国内磁共振企业仅达到14%的市场份额,我们希望能改变这一现状。”江苏美时医疗相关人士认为,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医院合作,研发生产出技术领先、质量过硬的产品。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王东升表示,协会将将筹备成立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民营医院装备技术分会,将在支持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下加强医学装备方面有关政策规划和技术方面的指导,建立专门的设备合作、设备租赁的市场标准,同时搭建民营医院、政府、医疗器械之间的交流平台,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提供信息技术装备方面的服务。

  目前,常用的国产检验仪器的质量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与进口仪器同等水平,在种类上也能够满足民营医院的需求,而国产仪器及配套试剂、耗材的使用成本大大低于同类进口产品,可以为民营医院降低运营成本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