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是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nentAssay)的简称。它是继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酶技术。此项技术自70年代初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的许多领域。 一、原理 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 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除去多余的游离反应物,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特异性与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不同的设计,具体的方法步骤可有多种。即:用于检测抗体的间接法、用于检测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以及用于检测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的抗原竞争法等等。比较常用的是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ELISA间接法。 二、注意事项 1. 正式试验时,应分别以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控制试验条件,待检样品应作一式二份,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时本底较高,说明有非特异性反应,可采用羊血清、兔血清或BSA等封闭。 2. 在ELISA中,进行各项实验条件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其中包括: (1) 固相载体的选择:许多物质可作为固相载体,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酰胺和纤维素等。其形式可以是凹孔平板、试管、珠粒等。目前常用的是40孔聚苯乙烯凹孔板。不管何种载体,在使用前均可进行筛选:用等量抗原包被,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观察其显色反应是否均一性,据此判明其吸附性能是否良好。 (2)包被抗体(或抗原)的选择:将抗体(或抗原)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时,要求纯度要好,吸附时一般要求PH在9.0~9.6之间。吸附温度,时间及其蛋白量也有一定影响,一般多采用4℃18~24小时。蛋白质包被的最适浓度需进行滴定:即用不同的蛋白质浓度(0.1、1.0和10μg/ml等)进行包被后,在其它试验条件相同时,观察阳性标本的OD值。选择OD值最大而蛋白量最少的浓度。对于多数蛋白质来说通常为1~10μg/ml。 (3) 酶标记抗体工作浓度的选择:首先用直接ELISA法进行初步效价的滴定(见酶标记抗体部份)。然后再固定其它条件或采取“方阵法”(包被物、待检样品的参考品及酶标记抗体分别为不同的稀释度)在正式实验系统里准确地滴定其工作浓度。 (4) 酶的底物及供氢体的选择:对供氢体的选择要求是价廉、安全、有明显地显色反应,而本身无色。有些供氢体(如OPD等)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应注意防护。有条件者应使用不致癌、灵敏度高的供氢体,如TMB和ABTS是目前较为满意的供氢体。底物作用一段时间后,应加入强酸或强碱以终止反应。通常底物作用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底物使用液必须新鲜配制,尤其是H2O2在临用前加入 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 1.固相的抗原或抗体; 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3.酶作用的底物。 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及检测的具备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适用于测定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 2.竞争法测抗原 首先将特异性抗体包被于固相载体表面,经洗涤后分成两组:一组加酶标记抗原和被测抗原的混合液,另一组只加酶标记抗原,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显色,这两组底物降解量之差,即为所要测定的未知抗原的量。此方法测定的抗原只要有一个结合部位即可,对小分子抗原如激素和药物类的测定常用此法。优点是快,缺点是需要较多量的酶标记抗原。 3.免疫抑制法测抗原 被检标本对底物显色的抑制程度与标本中所含抗原的量成正比,二者之差即为预测抗原的量。 4.间接法测抗体 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 本法只要更换不同的固相抗原,可以用一种酶标抗体检测各种与抗原相应的抗体。主要用于对病原体的检测而进行传染病的诊断。 目前为满足客户的检测需求,义翘神州可提供ELISA检测服务和ELISpot检测服务。具体详情可以参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检测服务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elisa-service
|